2008年12月27日星期六

成功产品经理的6个好习惯 和 向上沟通的六个要点

成功产品经理的6个好习惯
1. 立即执行的行动力
一个产品的开发过程牵扯到很多环节,有些很小的问题你会想以后可以轻松解决,而事实并非如此.有时候你会想,这个问题等页面切割的时候再解决,或者这个问 题等程序开发完了再解决!到最后你会发现,什么都变的很难解决了!有时候产品完成后你会觉的这根本不是你要的样子。为什么?问你自己去!
2. 写文档,Publish or Perish
把你要做的事情,技术要做的事情,以及程序的修改都写成文档列表.然后与技术协商,排出优先级.不要总是突然出现在技术面前告诉他要修改什么地方。第一次 他可以接受,但是次数多了,他会变的很不耐烦,并最终导致整个开发流程混乱,技术会逐渐失去方向。而产品也会变的越来越不稳定!
3. 细节决定成败
不要等待,您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当用户的操作无效时该怎么办?你的网站的排行机制是什么?细节都是留给你的,有的用户会仅仅是因为你的注册表单没有对齐而放弃使用你的产品!这可不是开玩笑,在互联网这个产业中,很多人都做的是同一件事情,拼的都是细节!
4. 没有任何借口
不要推卸责任,也不要告诉你的领导产品的延误是因为技术,设计等等这样那样的原因.通常是这样的:如果一个产品很成功,领导会奖励你和技术人员,而如果一个产品失败了,受到惩罚的,只有你。
5. 办法总比问题多
由于公司体制或其他原因,产品经理的生存环境有时候相当恶劣,技术,ui甚至编辑都要给你脸色看,挫折是难免的,这时候要学会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和没完 没了的发牢骚,保持积极主动,如果连你都变的消极,难道你指望技术会积极吗?主动谦逊的去找大家沟通,发现问题的所在。
6. 人情练达即产品,学会反思与换位思考
人际关系的处理往往是最另人头疼的。通常技术人员和产品人员都会陷入自己的思维里。技术人员会觉得产品无所事事,而产品人员总觉得技术在偷懒。矛盾总是再 所难免的。这时候要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一下,多检讨一下自己,赌气和吵架只会让问题变的更糟糕!另外处理与各部门leader的关系也非常重要。尤 其在一些上下关系复杂的“大公司”。不要把技术当作你的部下一样随意使唤,有重大的事情要保持与leader的沟通与协调!
---------

产品经理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协调沟通,在与领导的向上沟通中应该注意:

1不要把某件事不会做当成拒绝的理由,而应该请求领导必要的方向指点。例如,当领导安排工作时,某些下属会面带愁容,说 “这个我不会呀”或者“我不了解情况呀”等来推辞,也许确实是不会或不了解工作所需的背景情况,但绝不可当成拒绝的理由。不会就去学,不了解情况就去了解情况。还记得《致加西亚的信》中的安德鲁·罗文吗?使命必达。

2不要把没时间作为借口,而应该立即与领导确认优先级。有 时候布置任务时,通常是紧急任务,经常听到某些下属这样对领导说:“我手头还有您和××安排的其他事儿呢,时间排不开呀”等等。这种情况下,一般来说下属 确实是手头事情比较多,特别是存在多头领导时。但要知道,在这种情况下,领导既然仍然坚持安排,只能说明两件事情,第一,这件事是你职责内的事情,而且比 较紧急。第二,这件事只有你能够胜任,领导信任你。你能够做的是,和领导沟通事情的优先级,沟通任务交付的时间,而不是首先想到拒绝接受。不要把没有时间 或时间不足当成藉口,同样适用于未按期完成任务时的沟通。

3不要想当然,而应该尽量使用fact和data。向上沟通时不要想当然,一是在汇报情况时要有调研有事实作为依据,不要在没有充分调查的情况下就说“我觉得….,肯定是”等等,常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二是在领导布置工作时要听清楚任务的内容、时间要求、目标和效果等,不要稀里糊涂地接受任务,然后在最后关头偏离目标十万八千里时,才对领导说“我以为您说的是……”。

4不要忘记领导的安排,而应该学习GTD、要事第一、时间管理等。一拍脑袋,满脸不好意思地说“哎哟,我把这件事给忘了……”的情景经常会发生在一些员工身上。要知道忘记领导的安排可能酿成大错,这是最不可饶恕的失误。所以,每一个人都要学会时间管理,都应该有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工具。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这些工具已经是随处可得。最方便易得的莫过于几乎人人都在使用的Microsoft Office Outlook了。

5不要和他人攀比,特别是犯错误时,更不能和领导相提并论。有 些不幸的经理人员可能会遇到这样的下属,这位下属能力不强,却很散慢,经常迟到早退,不遵守劳动纪律。有一天经理终于忍无可忍,把这位下属叫到办公室打算 好好批评一顿,没想到这会下属说这么一句话:“您不也有时候也迟到吗,还有×××,您怎么不说他(她)呢?”这位经理无语。作为经理人员,要一视同仁,要 以身作则不是这里谈的话题,这里想说的是每一人都要自律,要看周围同事的长处,并努力学习先进者,而不能拿别人的缺点或失误来和自己攀比。更不能与领导相 提并论。领导有一天迟到了半个小时,你知道他昨天晚上和客户谈到几点吗?他也许是和客户谈到凌晨四五点后才回家洗了个澡,亲吻了一下自己刚满两个月的孩子 就来上班了呢。领导的错误自有领导的领导来批评指正,不是我们作为下属应该操心的事儿。

6不要把责任推给别人,而应该多自省。能够作到这一点确实需要一些功力,因为一般的人都下意识地把责任归绺于其他人或其他客观原因,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意识,但却是职场上的一大忌。常听见一些人这么说:“他们不配合呀,我说了好多次了,实在是没有办法……”。 要知道,绝大数工作是需要协作和获得支持才能够完成的,如果把宝都押在别人主动积极配合的前提之下,那是不是风险特大了呢?在要求其他人协助时,你是否讲 清了协作事项的具体要求,是否讲清了利害关系,必要时是否与其上级进行了沟通,是否注意了沟通方式,是否实施了紧盯战术来监控进展……所以,要从自身找原因,勇于承担责任。


如何让产品经理创新

作家圣埃克絮佩里曾说: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抓一批人来搜集材料,不要指挥他们做这个做那个,你只要教他们如何渴望浩瀚的大海就行了。

2008年12月11日星期四

谈谈酷6网的推广手段

谈谈酷6网的推广手段

12-08 22:21
之前写了“谈谈我熟悉的视频分享网站之优酷”,今天继续写这一系列的文章。我在前公司的时候就和酷6网有非常紧密的合作,而且合作得非常愉快,私下和酷6的朋友也比较谈得来。不少还是特别好的朋友,比如“木蚂蚁”“心然”“泽田”等等。因此我对酷6网也是非常的熟悉,所以介绍第2个视频网站,就先说说酷6.

6网给我最深刻的印象主要有两点: 1是推广合作做得特别好(不花钱,少花钱,一样获取大量的流量)。2是销售能力特别强(一直不缺广告投放)。我觉得这是酷6能够依靠少量的资金,走到现在的基础保证。

一:酷6网的推广

因为自己是做推广的,所以对视频网站最关注的也是这方面,所以先说说我比较熟悉的。酷6CEO一直说创业初期就200W的资金,这点钱光是买服务器就不够,如何在没有钱的情况下做推广了。因为环境的逼迫,让酷6网在推广上也花了更多的心思,和别的视频网站走出了不一样的推广路线。

原创联盟

6没有像别的视频网站一样在初期找大量的代理联盟做广告。而是创造了自己的一套推广模式,网友通过自己上传的视频的广告展现次数和酷6一起享受广告分成。那时候我去百度贴吧站内搜索“ku6”这个关键词,明显就比别的视频网站的链接多。因为金钱的诱惑,有大量的网友自发的去推广自己上传的酷6视频。不少网友通过酷6发布原创视频,分享到的广告费高的能月收入上万元,比上班收入还高。就像酷6当时打出的口号,有钱大家一起赚。

网站合并

案例16很聪明,在网站初期的时候就把当时人气非常旺的“木蚂蚁论坛”合并了。当时输入mumayi.net直接是跳转到了酷6首页,木蚂蚁和酷6的域名也绑定在了一起。有留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很长段时间mumayi.netku6.comALEXA排名是一样的。再通过在木蚂蚁论坛投放了大量的酷6视频广告,这样让初生的酷6有了第一批流量,也让网站排名比较好看。

案例2:在酷6网发展一年后,再次上演了合并的好戏。把一家专注做网络游戏资讯的u9网合并了。合作的形式和木蚂蚁很像。当时也是有域名直接跳转到酷6网,在u9网上有大量的酷6广告。U9的域名也和酷6有绑定,细心的朋友也会发现当时u9ALEXA排名也是和酷6网一样的。只是现在好像已经停止合作了。

流量合作

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酷6是什么样的推广方式都在尝试。流量互换的合作就是其中之一,我在前公司负责视频搜索的时候,酷6是这边最大的合作伙伴。当时视频搜索的流量,有很大一部分我都导给了酷6网,当然酷6网给我们的流量也不少。当时PPS也和酷6网也有不少的流量互换合作,我当时就是发现酷6有和PPS合作,我才主动去PPS做了合作,后来PPS也一直是我这边最稳定的大合作伙伴之一。

论坛推广

大型的商业网站,很少会采用论坛推广的手段。但是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只要能带来目标用户的手段都会去尝试,这也是我佩服酷6的一点。据我当时的了解,酷6那时有个小团队在做这个事情,每天能从论坛获取几WIP

频道合作:印象最深刻的是酷6和网易的合作,早期的时候酷6有在网易内容页右下侧有个广告位。后来跟网易进行了更大的合作。直接在网易栏目导航上挂了个酷6的链接,在网易首页也开了个区域推荐了酷6的视频。当时我还觉得奇怪,一直觉得网易私下和我乐网关系应该更好,为何和酷6达成了网站。从而也看出酷6网商务合作的能力。

产品合作:6和百度贴吧的合作,应该是路人皆知吧。直到现在,百度贴吧右上侧还挂着 “去酷6xxx(贴吧名)视频”的文字链。当初酷6的朋友还向我发牢骚,因为和贴吧合作后,注册用户直线上升,每天新上传的视频数增加了一倍。让酷6的编辑们加班加点都审核不过来。

友情赞助:在早期的时候,新浪网的内容页右下侧也一直挂着酷6的内容广告。当时我得到的信息,就是因为陈彤和李善友关系好,友情赞助的广告位。虽然这是酷6内部的人告诉我的,但我一直把这个当成是传说,新浪的那个广告位置,每天能给酷6带去数10W的高质量IP,难道真凭关系,就能得到这样的流量大餐。

个人魅力:自从业内知道酷6是出自李善友之手后,媒体对酷6的关注就没间断过。

奥运营销:6最舍得的一次推广,可能就是在今年奥运会期间的时候了。为了进一步提高酷6网的知名度和在视频行业的地位,花了高价从央视买下了转播奥运赛事的权限。为了让更多的网友知道在奥运期间能够在酷6观看到奥运赛事。酷6破天荒的在百度投放了大量的奥运赛事的关键词(SEM),在奥运期间经常使用百度搜索奥运赛事相关词的朋友应该都会发现,酷6在百度做的竞价排名吧。借着奥运的东风,酷6网在奥运期间火了一把,也稳定了在播客网站里前3的地位。

二:酷6网的销售

6网初期就有一个非常优秀的销售团队,当时的销售总监传说是从搜狐跟着老李到酷6来的,能力非常强的一个美女。因为有了现成的销售团队和在搜狐的时候积累的一些好的客户关系。酷6网从一开始就不缺没广告投放。其中最传奇的一说就是,酷6网站还没正式推出,伊利集团就给酷6投了1000W的广告费。具体是真是假,就由大家去判断了。

销售业绩,也一直是酷6网经常对媒介提起的一个指标,是酷6网一直觉得最自豪的事情。早在07年的时候,酷6网就对外宣称是第一个实现赢利的视频分享网站。但销售毕竟是个很隐私的东西,我们作为局外人很难看出来真假。

6网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销售模式是,当初他们和很多企业合作有奖原创视频的活动。就是发动酷6的网友,制作一些有创意的广告视频,从而宣传这些公司的产品。当时我看酷6搞了不少这样的活动,不但让参加活动的酷6网友得到了奖励增加了用户粘性,也让酷6从中获取了不少的广告费吧。

现在网上很流行“软文视频”,大多数的展现形式是,就是通过一些高质量的原创搞笑视频,在中间插入企业的广告而且很好的和视频内容相结合,然后疯狂的在网络上传播。前不久我看网络红人蠢爸爸的一个视频“叫兽教你飞天里面就完美的插入了奇虎360的广告,让我很是佩服,觉得是个非常好的推广手段。酷6网现在好像也有涉足这块业务,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赚钱渠道。销售我始终还是个门外汉,对这块我就不在多说了。

靠着酷6强大的推广手段和销售能力,酷6网才能依靠200W的初始资金走到了现在。应证了当初酷6CEO说的,没有钱也能做视频网站。现在酷6网比以前有更充实的资金,也有更多的人才加盟,在产品,内容,技术方面比以前都有非常大的提高和完善,加上推广和销售一直的优势,相信酷6网会一天比一天更好。

from:http://www.muchangqing.com/post/121.html

2008年12月10日星期三

Product Managers Need to Show Engineers “What Good Looks Like”


Much has been written about how product managers can get along with the engineering teams – however the converse is also just as important – engineers need to get along and deliver for product managers.



Delivery should not be confined to the production of working software at the end of a sprint or project but delivery should also be expanded to day to day issues: technical, scheduling and timing, releases, scope creep and additional demand, unit testing etc… What the product manager need is solutions and options in order to aid in them in making an informed quick decision. This is particularly pertinent in this time of global credit crises – quick decision making could b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releasing those crucial features ahead of the competition - which could b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ccount managers reaching or missing their monthly sales targets – which could be the difference in the business unit either making a profit or loss – which could b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rganisation reaching their yearly profit margins by cutting cost or by organic growth.

It is therefore incumbent upon product managers (and technical team leaders) to help the developers and engineers who are accustom to communicating just a problem to change their behaviour and stop – think for a while and offer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s) they encounter. Each solution put forward (as opposed to a problem) helps the company get a step closer to reaching its revenue targets.

Changing habits can be hard so it could be useful for the product manager and/or team leader to identify someone in another team who posses the good attributes I’ve identified above – an engineer who when communicates a problem offers a number of options or a solution thus we will help them identifying “ What Good Looks Like”.

from:http://allaboutproductmanagement.blogspot.com/2008/12/product-managers-need-to-show-engineers.html

2008年11月8日星期六

软件版本命名规则

1. 软件版本阶段说明

* Alpha版: 此版本表示该软件在此阶段主要是以实现软件功能为主,通常只在软件开发者内部交流,一般而言,该版本软件的Bug较多,需要继续修改。
* Beta版: 该版本相对于α版已有了很大的改进,消除了严重的错误,但还是存在着一些缺陷,需要经过多次测试来进一步消除,此版本主要的修改对像是软件的UI。
* RC版: 该版本已经相当成熟了,基本上不存在导致错误的BUG,与即将发行的正式版相差无几。
* Release版: 该版本意味“最终版本”,在前面版本的一系列测试版之后,终归会有一个正式版本,是最终交付用户使用的一个版本。该版本有时也称为标准版。一般情况下,Release不会以单词形式出现在软件封面上,取而代之的是符号(R)。

2. 版本命名规范

软件版本号由四部分组成,第一个1为主版本号,第二个1为子版本号,第三个1为阶段版本号,第四部分为日期版本号加希腊字母版本号,希腊字母版本号共有5种,分别为:base、alpha、beta、RC、release。例如:1.1.1.051021_beta。

3. 版本号定修改规则

* 主版本号(1):当功能模块有较大的变动,比如增加多个模块或者整体架构发生变化。此版本号由项目决定是否修改。
* 子版本号(1):当功能有一定的增加或变化,比如增加了对权限控制、增加自定义视图等功能。此版本号由项目决定是否修改。
* 阶段版本号(1):一般是 Bug 修复或是一些小的变动,要经常发布修订版,时间间隔不限,修复一个严重的bug即可发布一个修订版。此版本号由项目经理决定是否修改。
* 日期版本号(051021):用于记录修改项目的当前日期,每天对项目的修改都需要更改日期版本号。此版本号由开发人员决定是否修改。
* 希腊字母版本号(beta):此版本号用于标注当前版本的软件处于哪个开发阶段,当软件进入到另一个阶段时需要修改此版本号。此版本号由项目决定是否修改。

4. 文件命名规范

文件名称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项目名称,第二部分为文件的描述,第三部分为当前软件的版本号,第四部分为文件阶段标识加文件后缀,例如:项目外包平台测试报告1.1.1.051021_beta_b.xls,此文件为项目外包平台的测试报告文档,版本号为:1.1.1.051021_beta。

如果是同一版本同一阶段的文件修改过两次以上,则在阶段标识后面加以数字标识,每次修改数字加1,项目外包平台测试报告1.1.1.051021_beta_b1.xls。

当有多人同时提交同一份文件时,可以在阶段标识的后面加入人名或缩写来区别,例如:项目外包平台测试报告 1.1.1.051021_beta_b_LiuQi.xls。当此文件再次提交时也可以在人名或人名缩写的后面加入序号来区别,例如:项目外包平台测试报告1.1.1.051021_beta_b_LiuQi2.xls。

5. 版本号的阶段标识

软件的每个版本中包括11个阶段,详细阶段描述如下:
阶段名称 阶段标识
需求控制 a
设计阶段 b
编码阶段 c
单元测试 d
单元测试修改 e
集成测试 f
集成测试修改 g
系统测试 h
系统测试修改 i
验收测试 j
验收测试修改 k

2008年10月31日星期五

百度有啊前端技术初窥 zz & javaeye的一个产品细节

百度有啊开了,作为淘宝的一名深情前端开发工程师,打开百度有啊的第一件事是F12:

很典型的24列960栅格系统的两栏布局,很明显的YUI风格。注意主体的两栏布局又分成了两部分,两部分的结构是一样的。来看一下base.css:

[特.png]

layout部分完全照抄YUI的grids. 文件头的All rights reserved有点不厚道,至少应该说明下Inspired by YUI. 看最后一行的:after, 这种清除浮动的方式不用添加额外标签,今天正犹豫能否用于淘宝,百度有啊做了小白鼠,很不错。

来具体看一个小模块:

可以看出,dom结构是典型的YUI风格。有啊首页没有采用圆角,因此边框线加头部背景就搞定了。注意hd部分的

, 这里和Ext的方式类似,act是action的简称,里面放“更多、收缩、删除”等操作按钮,可扩展性很好。

走马观花看完HTML和CSS, 接下来我们来看下有啊的JS:

百度有啊自己构建了一套JavaScript库,这份魄力相当大气,很佩服。看下细节core.js


[特.png]

百度的JS框架名称缩写为BB, 采用的风格类似Prototype和MooTools, 有大量侵入式代码,并且采取的是直接覆盖式侵入,比如Array.prototype.each = ...,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浏览器升级问题,但也造成了在Firefox等现代浏览器上性能的丧失(原生的forEach总比JS库的快)。仔细看的话,可以发现还有不少地方考虑欠周。BB目前还只是一个很不成熟的JS库。

继续看细节,tabview.js, 代码就不看了,直接看效果:

把鼠标在“人气宝贝”和“热点时尚”上快速移动,很容易发现CPU狂飙,百度明显没有考虑延迟触发。当选中人气宝贝(周围有虚线)时,直接用键盘Tab键切换焦点,可以发现焦点切换了但内容没有切换,这也是考虑不周的地方。这在淘宝上都是没问题的。

中间的广告Slide也有类似问题,快速在缩略图上切换时,也没有做延迟触发。不快速移动,自然切换时,也比较耗CPU, 代码加密了没耐心去看,估计里面的效果类处理得不是很妥。

好了,上面快速地过了遍技术细节,下面来简单看下可访问性。

禁用掉JS, 刷新,布局没有被破坏,很不错(至少比拍拍强)。但依旧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中间的广告,点击缩略图时,可以考虑直接打开对应的大图。TabView中的“热点时尚”也可以考虑做成真实链接。不过有啊在禁用JS时的表现已经相当不错了。

再禁用掉CSS, 可以看出整个页面的结构是比较清晰的,很不错。

作为追求完美的技术人士,上面很多地方我可能过于苛刻。从纯前端技术上讲,百度有啊总体上很不错,CSS虽有剽窃之嫌,但能用得如此娴熟,技术也是一流的了。至于JavaScript, 百度有啊的JS框架让我惴惴不安, 虽然他们自己写了一个框架,这份气度非常好,但总体上觉得百度的JS应用还停留在二流水平上。期待着百度JS框架的成熟。

拍砖完毕,睡觉去。希望梦里不会出现有啊还是没啊的争吵。

from:http://lifesinger.org/blog/?p=600

---------------------------

通过这篇文章不但发现前端技术原来也很有学问,还发现javaeye在用户体验上的精妙之处。

在google 搜索“YUI 设计”到javaeye的http://www.javaeye.com/topic/235922,你会发现所有“YUI 设计”都被高亮,同时底端有弹出对话框,如下图:

[javaeye的产品细节:搜索引擎优化.png]

这对一个以高质量内容为主体的网站来说,实在是一个非常好的产品手段,值得学习。

2008年10月28日星期二

深度解读:大众点评网的成长轨迹

点评类网站的经营轨迹可以分为五个基本步骤:第一步,确立以生活消费内容为点评对象;第二步,构建大众参与的网站架构,树立独立形象;第三步,宣传推广, 汇聚人气;第四步,网聚用户点评,依托口碑的力量,培育影响消费者和被点评对象所属商户的能力;第五步,线上线下盈利。透过大众点评网,我们希望理顺点评 类网站商业模式的范式,为相关创业者提供有裨益的思考和启迪。

  近年来,基于口碑相传的生活消费类点评网站风起云涌,快速发展且频频获得风投的青睐。大众点评网就是其中的领先者。2006年5月,大众点评 网完成首轮融资,融资金额200万美元;2007年9月,获得第二轮融资,融资规模1000-3000万美元之间;公司还计划在2008年底或2009年 初进行第三轮融资。

  风险资金看中的是大众点评网独特的商业模式—以餐饮点评为切入口,以大众参与为核心理念,以用户点评为主要信息来源,通过网聚口碑的形式打造了强大且不断丰富的餐饮信息库,进而成为国内具影响力的餐饮评鉴机构,并在此基础上,挖掘线上线下的商业价值链。

  网聚口碑,晋身餐饮评鉴

  以餐饮为点评对象

  作为点评类网站先行者的大众点评网,其创办带有偶然的成分。2003年初,在海外学习工作多年的张涛回国创业。作为酷爱美食的上海人,张涛发 现,虽然各种餐馆琳琅满目,但选择起来却非常困难,因为没有相关评论信息来源,很难判断各餐馆的优劣,而在欧美,都有点评饮食的书籍定期出版。张涛说:“ 中国是个美食之国,但缺乏一个比较好、比较受消费者认可的美食评鉴品牌,法国有《米其林餐厅指南》,美国有《查氏餐馆评鉴》,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品牌,通过 这个品牌,把更多优秀餐饮业、餐厅介绍给广大消费者,也让广大消费者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

  继大众点评网之后,各类点评网站四处开花,如口碑网、豆瓣网、汽车点评网、老师点评网、旅游点评网、手机点评网等。该类网站存在一个共同点, 都以贴近日常生活的消费内容为点评的对象,如餐饮、购物、旅游、数码产品、汽车、书籍、音乐、电影等,这样设计的考虑在于:贴近日常生活的消费内容具有较 大的群众基础,容易吸引网友的眼球,容易聚拢人气、带来流量;同时,消费类商家具有相对分散的特点,便于网站对其形成影响力,从而构建盈利的基础。

  当然,即便大致范畴相同,细微的差别也会带来迥异的结果。以餐饮点评为例,它涉及了人类最原始的吃的需求,理论上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同 时,对于都市白领而言,共享美食是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网友参与的热情高,而且具有很强的持续性,另外,餐饮行业的分散特性,为其盈利提供了基 础。而以汽车、旅游点评为例,因消费金额较高,参与者的数量相对较少,且参与的持续性相对不足,因此人气的聚拢相对困难,另外,汽车和旅游行业相对集中, 点评网站很难在博弈中取得强势,盈利也就更为困难。

  构建大众参与的网站架构

  与传统的门户网站相比,大众参与是点评类网站的一大特点,信息主要来源于用户点评,这是其低成本运营的根本原因。

  大众点评网的定位是:大众参与的第三方餐饮信息分享平台,服务的价值诉求是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下提供相对准确客观的餐饮信息。基于此,大众点评 网以用户点评作为餐饮信息的主要来源。比较而言,《查氏餐馆评鉴》的信息来源于问卷调查,《米其林餐厅指南》来源于专家点评,前者的弊端是来源不精确且具 有随机性,后者的弊端则是运作成本高昂且屏蔽了大众需求。大众点评网借鉴了亚马逊网站由网友评论书籍的做法,权衡《查氏餐馆评鉴》和《米其林餐厅指南》的 利弊,确立以网络为媒介、以用户点评为餐饮信息的主要来源。其次,鼓励大众参与、网聚口碑。在大众点评网上,每个餐馆都有一块专属留言板,用户可以跟贴留 言,进行点评。同时,用户也可以自行添加餐馆,为餐馆“开户”,建立新的留言板。再次,规范引导、增强信息的有效性。为了使这些点评具备“导向性”,网站 要求用户在发表点评的同时必须对餐馆的“口味、环境、服务”等特点进行评论,还设置了人均消费、喜爱程度、推荐菜、交通停车等可填项目,注重信息的实用 性。

独立客观是点评类网站的另一大特点。点评类网站具有影响消费的功能,信息是否准确客观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使用体验,信息失真将给网站带来致命打击。 因此,独立性是点评类网站的命脉。为了标榜独立性,所有的点评类网站均未敢贸然引入广告,这也是此类网站当前盈利状况不佳的重要原因。

  为保持独立性,大众点评网一是不发布任何文字或图片广告;二是严禁餐馆自己开户或自吹自擂,一经发现,永封ID;三是倡导用户在真实消费后点评,拒绝想象点评。张涛认为,点评类网站在网友心目中具有足够公信力,才能借助互动达到人气的提升。

  大众点评网把所有的留言板按美食排行、热门商区、热门菜系和热门菜等关键词进行分类,鼓励大众点评,保持中立客观。虽然创办之初,大众点评网只是一个简单的留言板集合网,或更似一个BBS,但是,在清晰的市场定位下,其首创的点评模式基本成型。

  宣传推广、网聚人气

  对于网站而言,商业模式成功运作的基础是拥有一定的人气和流量。那么,点评类网站如何在汗牛充栋的网站中脱颖而出、获得人气?传统意义上,为 聚拢人气、获得流量,广告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宣传方法,早期的门户网站、前期的电子商务网站和近期的网络游戏网站无不如此。当然,广告宣传的弊端也是显 而易见的,不仅需要投入不菲的资金,而且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其实施的成本日益增高、效果日益递减。

  另外,广告也是点评类网站不能承受之重。据了解,这类网站初始投入普遍在数万元。那么,如何做到低成本推广呢?大众点评网的做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即事件性营销、培育核心用户和全面社区化。

  事件性营销。事件性营销是点评类网站初创期推广效果最理想的方法。所谓事件性营销,是指借助或策划某一个焦点事件,通过网友的互动、关注,并 借助网络迅速传播出去,以引起更为广泛的关注,扩大影响力。事件性营销的最高境界是持久、隐蔽和“润物细无声”。大众点评网利用数起“餐厅起诉网友恶意谩 骂”事件,基本达到推广自身的目的。

  2003年6月,大众点评网的注册用户分别对上海孔家花园、鸿运楼酒楼等餐馆发表了带有侮辱性质的点评,引发了数起名誉侵权诉讼。作为第二被 告的大众点评网选择高调应诉。鉴于此案为国内首例第三方评议名誉侵权案,缺乏具体的法律条文,且一审判决后相关方提请上诉,案件经历了漫长的诉讼期,直至 2006年6月诉讼才得以终结。

  在整个诉讼期间,沪上媒体对此给予了充分报道,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还特别就此案制作了一期节目《陌生人的责骂》。虽然最后的判决是大 众点评网败诉,但“连续30天在网站上发布道歉声明,并赔偿相应经济损失1340元”的代价,对于所起到的宣传效果,显然微不足道。而经此诉讼,大众点评 网的知名度得到了提升,随之而来的是网站的人气和流量得到提升。据网站负责商务拓展的副总裁龙伟介绍,大众点评网自创立至2006年初的3年时间内,网站 的注册会员人数快速增长,截至2006年初,注册会员超过100万。

  培育核心用户。经验表明,互动性网站的所有用户中,只有20%的用户有点评的喜好与欲望,剩余的80%则是潜水者,但20%用户的点评质量与数量又影响着80%的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培育20%的核心用户至关重要。

  为了培育核心用户,大众点评网主要采取精神激励的方式,即根据用户点评的数量(点评数和回应数)和质量(鲜花数)排列,推出各地食神榜,一批 注册用户成为各地钻石级食神。网上的荣誉不仅让各食神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同时还带来线下实实在在的尊荣。随着大众点评网影响力加大,邀请一些“食神”前 去免费品尝成为越来越多新饭馆开业时的必走程序。

  事实证明,核心用户对大众点评网的贡献远不止带动了人气。大批忠实的核心用户,有利于其构筑无形的竞争壁垒,形成核心竞争力。

  全面社区化。随着web2.0的发展,社区日益成为网民社交、娱乐、学习的平台,国内外社区化的网站如腾讯、Facebook和Myspace等取得成功。在《维基经济学》前序中,作者更是直截了当地指出:“失败者创建的是网页,而胜利者创建的则是生机勃勃的社区。”

  大众点评网为广大食客提供社交平台:一是以“部落”的形式将社区内的各个帖子按主题分类,用户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加入相应的部落,通过发帖和跟 帖的方式交流沟通,为用户提供虚拟的社交平台;二是以“活动召集”方式,征集志同道合的网友,一起“腐败”,通过线上线下互动的形式,为用户提供真实的社 交平台。

  全面社区化增强了大众点评网对用户的粘性,更延长了用户在线时间。衡量网站价值的众多因素中,用户平均在线时间通常被引以重视。未社区化之 前,大众点评网作为信息平台,用户在线停留的时间较短,搜索到满意的餐馆信息后,往往就退出了网站,这导致网站的点击量虽大,但流量不够。而全面社区化, 有效地改善了这一状况。

  在上述策略的共同作用下,大众点评网迅速聚拢了人气,注册用户规模不断增长,目前已超过200万。

利用口碑提升评鉴的影响力

  点评类网站的快速发展,吸引了风险资金的青睐(表1)。据报道,大众点评网的首轮融资于2006年5月完成,投资方为红杉资本,融资额为 200万美元;2007年9月,完成第二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在内的数家机构,融资规模在1000-3000万美元之间;公司还计划在2008年底 或2009年初完成第三轮融资。



  在风险资金进入后,大众点评网加速了地理边界的扩张。在完成一线城市的布局后,开始了对国内主要二三线城市的渗透,目前覆盖城市已接近300个。同时,还在业务边界上进行尝试,大众点评网将餐饮点评模式复制到购物、休闲娱乐、生活服务等全城市消费领域。

  在扩张过程中,大众点评网轻资产、可复制和低成本的特点得到了充分体现。轻资产往往是新经济模式的共同特征。可复制的特点在于,拓宽边界上, 大众点评网只要将成功的做法复制到新的网络端口或页面链接。低成本特点表现在,从内容的产生到更新,全由用户自发完成,大众点评网所要做的,仅仅是将用户 提供的内容按照客观性要求进行过滤,网站的运作和维护成本非常低廉。

  随着边界的拓展,大众点评网的流量迅速提升。2007年大众点评网的流量是2006年的3倍,用户点评数量也迅猛增加。目前,大众点评网有用 户点评的餐饮商户超过30万家,并且信息量和覆盖范围还在不断地增长和更新;已有点评量超过300万份,每月超过750万次独立用户登录、浏览量逾 6000万次(表2)。“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我们已经基本上接管了都市白领们的味觉神经。”张涛笑言。



  点评信息的不断丰富,为大众点评网成就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餐饮评鉴机构奠定了基础。一方面,大众点评网将用户点评信息汇总,形成了一个不断丰富 的口碑库,成为能够影响餐饮消费的信息源,以致在大众点评网上有良好口碑的餐厅人多客满,而口碑较差的则人少客稀。另一方面,效仿《米其林餐厅指南》和 《查氏餐馆评鉴》,大众点评网对用户点评信息进行编辑,以纸质或电子的形式定期出版各地版本的餐饮指南,同时,就餐饮市场的整体状况以及消费者对餐饮消费 的需求和特点发布专业分析报告,从而极大地提升了评鉴的影响力。

  事实上,具备影响消费者和商户的能力,是点评类网站盈利的本质,大众点评网因其餐饮评鉴影响力的提升,上述能力正逐步加强,也为其盈利奠定了基础。(文/陈福)

分享:某网站基于社区论坛自我炒作策划方案

以下是某网站基于论坛自我操作的方案以及报价。

核心传播目的: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并使用XXXXXX这一款产品。

传播时间:2008年4月1日—4月30日

传播背景:网络上很少关于此款产品的信息,并且应用和了解XXXXXX的人群较少。

目标人群:博友、新闻工作者、论坛编辑、商人、股民、网上销售员、IT类人士等常用互联网学习、工作和娱乐的人。

传播策略:

1. 制造信息源以及信息源的内容

在网络的推广和传播中,需要一个可信的信息源。信息源必须可以持续提供新颖有价值的信息,并且容易被其他人接受。没有广告嫌疑。最好这个信息源再有点神秘性。根据这几个特点和XXXXXX的特点和目标人群分布。

信息源和信息内容主要定为8大类:

1) 故事型:通过讲诉自身情感遭遇从侧面来谈XXXXXX,从而引导用户产生想了解这一款软件的欲望

2)发问型:通过有目的的发问方式,吸引用户进来交流和讨论。

3)探讨型:通过对某一兴趣话题进行讨论,有意识的把话题转移到XXXXXX这一款软件上来,并且围绕这一话题继续探讨下去。

4)娱乐娱乐八卦类:通过对当前比较热门的娱乐话题等进行发贴,并在后面弄上更多吸引用户的话题,从而用在中间或后面插入链接的方式把用户带到XXXXXX来。

5)问答型:通过有目的的制造问题,吸引用户进来回答,自己在剩下的回帖依然围绕着“讨论点”进行,对讨论点连续跟帖,吸引更多人参与讨论。回帖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该事件使用户XXXXXX产生兴趣,从而使用户产生想去了解和使用该软件的欲望。

6)放大事件型:故意把事件夸张化,吸引用户眼球,把用户吸引近来后,再进一步进行解说和引导,从而让用户了解XXXXXX

7)求助型:设计好求助话题,以发问题的方法寻找帮助,再把话题转到XXXXXX这一产品上来,后面围绕该话题进行探讨和宣传。

8)知识型:用最传统的推广方式,从产品的本身特性出发,对产品进行进一步的解说,而让更多的用户更加清楚这一软件的功能和用途,吸引一部分用户进来下载或使用XXXXXX这一软件。

2.传播计划

1)信息的传播:首先我们会根据要推广的产品或者要宣传的事件进行精准的分析,通过专业人员进行精心策划、撰写好既能宣传到产品又能吸引网友注意的热门文章,然后派专业的人员对各个论坛的性质和人流量进行全面分析,最后才将这些文章发到经过详细分析以后的热门论坛。

A.归类好贴子类型,包括“顶帖、普通帖、连环帖、论战帖、问题帖等”

B.分析论坛人流量和人群,确定发贴范围和适发内容

C.对帖子进行检查并抓住讨论点进行连续跟帖,借机炒热这个话题。

2)帖子设计:围绕可以产生争论的话题(争论点)设计帖子内容和题名,逐步深入。

流程:知道该软件 → 了解和讨论该软件 → 推荐该软件 → 对该软件产生好感 → 试用该软件

3)回帖设计:

A.几种回帖类型:菜鸟型,白痴型,哗众取宠型,刨根问底型,愣头青型。轴人!

B.回帖核心内容:分为两派,由以上几种类型帖子交替回复,产生争论,炒热主贴话题。如产生分支话题建立新帖讨论。也可以各自发布观点帖,并为各自的观点寻找证据。(尽量在信息源内寻找)

4)论坛发布:按贴子类型不同分论坛发布。

A.老公会不会偷偷监控我的聊天信息啊?发布在情感类论坛。

B.“港媒曝情绪受“艳照门”影响 暴瘦霆锋街头狂奔”的贴子则发布在娱乐类的论坛。

C.根据每个论坛每日发贴量定期回帖。必要时与版主合作对贴子做特殊处理。

5)相对应的可以产生争论的话题举例:(争论点):

A.老公会不会偷偷监控我的聊天信息啊?

B.你们有谁知道有什么收集“竞争对手信息”的软件吗?我想高价买个。

C.现在的科技发展真快啊,什么软件都有,我们来讨论下都有哪些高科技的?

D.请问"XXXXXX"网站是不是不良网站?

E.港媒曝情绪受“艳照门”影响 暴瘦霆锋街头狂奔

F.听说通过XXXXXX可以监控到对方的聊天记录信息,是不是真的啊?

G.寻找高手帮助,重谢!

H.如何能第一时间查看Q友博客信息?/什么叫XXXXXX帮看?

6)搜索引擎的使用:控制推广内容走向,提高XXXXXX信息的转载率和曝光量。信息源发放后的关键词,软件的特点,软件的用途。应使用现在游戏搜索中使用最频繁的词汇,或相近的词汇或词组。帖子标题和文字稿应根据内容和关键字做适度的SEO工作。在百度贴吧和知道以及空间应随时更新软件内容,提高曝光量。

3. 帖子撰写案例:对应上面提到的类型列举一下几种类型:

1) 故事型案例:老公会不会偷偷监控我的聊天信息啊?

内容:今天我在我在老公电脑上看见“XXXXXX帮看”这个系统,他说这是一个监控信息系统,可以监控到对方的一些信息呢,把QQ号什么的输进去就有对方的一些信息出来咯,我听了当时就愣了,要是老公监控到了我与其它男人的一些聊天记录什么的怎么办啊?之前我一直偷偷瞒着老公和另一男人网恋,虽然我知道这样对不起我的老公,可是还是无法逃出网络的诱惑,真担心老公会知道这些,最近我一直很不安,对电脑什么系统的我又不了解,可有什么电脑高手什么的给我一些解答啊?

提示:剩下的回帖依然围绕着“讨论点”进行,对讨论点连续跟帖,吸引更多人参与讨论。回帖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该事件使用户XXXXXX产生兴趣,而想去了解该软件好使用该软件

2) 发问型案例:你们有谁知道有什么收集“竞争对手信息”的软件吗 ?我想高价买个。

内容:现代企业与同行之间的竞争,不是打压对手、消灭对手,而是不同于对手,走出另外一条路。要做到不同于对手,首先要了解对手,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占百胜,所以我希望能够寻找到一款能随时帮我留意竞争对手信息的软件,本人愿意高价买入。

3)探讨型.讨论内容:现在的科技发展真快啊,什么软件都有,我们来讨论下都有哪些高科技的?

回复:

一楼回帖:是啊,什么论坛群发 ,QQ群发,还有一个最近新出的更牛B的软件XXXXXX 可以帮看博客、新闻、论坛、竞争对手信息、财经信息。。总之你要什么,它就帮你看什么。

二楼回帖:我想问问有没有可以帮我看股票信息的啊?

三楼回帖:不知道哦,要是有这样的软件大家也告诉我一下,我估计美国现在应该有。

四楼回帖:我在淘宝开了个服装店,有可以帮我看店的软件吗?

五楼回帖:听说有可以偷看别人电脑和信息的软件,不知道哪里有,真希望有一个 +表情

六楼回贴:如果要看店或者帮看股票信息的软件,我推荐大家用XXXXXX吧,确实不错,而且直接到http://XXXXXX.com下就可以咯,它能轻松帮你帮看博客、新闻、论坛、竞争对手信息、财经信息。。。及时跟踪名人、明星、股票、热点事件最新动态,而且会在第一时间及时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通知您。

其余宣传类型帖子(略)

4. 推广期间达到的效果及收费预算:


发新主题套餐方案:

温馨提示:以上所有主题或者回复在宣传期内,保证不被宣传站点删除

论坛分级如下:

一级论坛:

百度、mop大杂烩、天涯、chinaren论坛、tom论坛、sohu论坛、21cn论坛等

二级论坛:

265互动论坛、yahoo社区、网易社区、西陆论坛、中关村在线论坛、亿友论坛、中国同学录论坛等

三级论坛:

动感大陆论坛、红豆社区论坛、大众网论坛、蛙搜谈吧、红网论坛、乐趣论坛、成都吃喝玩乐网论坛、大学城学子论坛、中华内衣论坛、子陵论坛、青青岛社区、百灵社区、PPS论坛、成都在线论坛、汉风论坛、四川在线论坛、中国学生网论坛等。

2008年10月16日星期四

[强文]有几个还活着?十年应用软件之路

看着笔者现在自己用的双核电脑,很难得的又一次感受到了电脑性能提升带来的爽快使用感,当然,按笔者的经验,这种感觉在最多一周之后就会消失,然后又开始感叹系统变慢了.不过回想起笔者当初那台处理器主频只有66MHz的电脑,回想起来真的是充满了回忆.于是乎笔者翻出了封存的很多老软件,有些还可以玩转,但也有一些只能在虚拟机下运行了,甚至于笔者翻出来的一些软盘,甚至笔者现在连一个读3.5寸软盘的软驱都已经没有了,想想这个当初没有连启动电脑都成问题的东西,现在居然已经不再需要了.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世界最早的杀毒软件之一

最熟悉的无疑就是QQ了,当时还叫OICQ,中文名字当时并不是什么聊天软件,而且叫网络寻呼机(刚出来的时候正是BP机最火的年代),功能方面相对的也 比较单一,聊天恐怕是很多朋友当时用的主要功能。那时候笔者家里网速很差,且还要占电话线,于是注册了数不表的QQ号码,又一次又一次的全都忘了密码,想 当初的6位7位号,现在应该都是蛮值钱的,实在是有些可惜。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不过没多长时间,OICQ被告并失去了使用OICQ的权利,到这个时间之后才算改成了现大家都熟悉的QQ。说起来和现在功能强大的QQ相比,笔者更喜欢的仍然还是那个简单快捷的聊天工具,现在一个QQ软件就像微软的操作系统一样,明明大家使用的功能十分单一,但仍然要像瑞士军刀一样,将大量的功能整合进去,光是下载就要占用相当的时间。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不过OICQ作为当时世界上最流行的网上聊天软件,路却一直走的不太顺利,有曾经在家里玩CS打电脑的朋友可能注意过,BOT电脑对手不仅和你对战,同时 还会不停的刷屏聊天,其中就有要大家的OICQ号码的一段。但时至今日,OICQ在北美比不过MSN,只能和雅虎通拼杀市场,而用户数量极高的中国则已经 完全被QQ占据,哪怕是MSN这样的强势软件也只能被压的死死的翻不了身。

■从硬解到软解 电影越看越爽了

豪杰超级解霸,看到这个名字不少朋友都会有认同感吧?笔者记得当时用的第一款媒体播放软件就是豪杰超级解霸5.5,再早一些的像XINGPLAY那样需要 解压卡这类高投入的产品,笔者虽然心仪已久,但那个时候却一直无力消费。不过在用着超级解霸看着以目前来说有点丢帧的陈佩斯的小品,当时却感觉很物有所 值,虽然那个时候哪怕盗版盘仍然要卖到35块钱一张。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到后来解霸提供了从CD单轨抓取MP3以及从VCD抓取片段的功能,曾经让超级解霸火上过一段时间,但随着东方影都等同类软件大量涌现之后,超级解霸兼容 性不足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一直到RM动画片大量出现,REPLAY一夜驰名,到最后的暴风影音一家霸唱天下,笔者发现媒体播放器里,可能这是笔者十几年 来更换最多的了。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直到不久前,笔者看新闻得知豪杰超经解霸被收购,这个当年的老大哥,如今也算是完成了历史使命,就像那句话说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显然这超级解霸只能起到一个前浪的作用,不知道暴风影音之后是否还会有强势产品出现。

■压缩软件一代淘汰一代

WINZIP,不少人看到这图标只能无奈的叹一口气了吧,ZIP在进入WINDOWS时代之后算一时间相当流行的地压缩软件,不过在笔者的印象里,这东西活的时间确实是有些短。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自从ZIP把大家从ARJ里解救出来之后,ZIP就像超级解霸一样曾经不可一视,笔者对那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只不过后来知道有个和ZIP 差不多的软件出现了,叫WINRAR。不成想几年之后,现在大家的电脑里只见RAR,但ZIP却已经不知道哪里去了。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可能会有不少朋友问笔者为何对ZIP如此有感情,其实这主要也是因为当年笔者有了光驱之后,从同学那里借来大量的光盘,往往一张光盘里数百个ARJ文件却 只能打开很少一部分,心里有了阴影(后来笔者也没再去研究,当时究竟是盘的质量有问题还是文件当初压缩的时候有问题)。而在ZIP出现之后,这种情况只有 很少的情况下会出现,这就是笔者对ZIP印象深刻的原因之一。

■DOS时代就能看照片

说起来,现在大家看图都用的什么软件呢?以笔者来说,最好是SEA,比较后来了是ACDSEE,现在则是WINDOWS自带的图片浏览工具。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SEA在当年的笔者看来是个很神奇的东西,毕竟在那个一切都是文字表达的年代里,突然出现一个可以看照生的工具,在当年来说效果还是很震憾的,不过其效果嘛,现在也只能用一般般来形容,不过在当年已经可以算是神作了之一了。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再后来笔者用的第一款ACDSEE就已经是2.41版了,呵呵,笔者印象也比较深刻,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不过后来ACESEE明显学微软,想把各种功能都整合进入,弄的笔者当年打开个ACDSEE高版本慢的要死,这也让笔者用了相当长时间的低版本之后,终于在某次重装电脑的时候,再也懒的去装ACDSEE,而只用WINDOWS自带的浏览器了。

■音乐拿啥听最好?

关于听音乐这方面,笔者说起来接触的长是蛮晚的了,用的第一个软件就是豪杰,当时主要是为了可以将CD上的音乐抓取下来,虽然音质会有些损失,但当年的笔者显然并不在意这些,不过随着MP3海量出现之后,豪杰还有什么意义呢?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之后笔者就用上了MP3光盘里自带的WINMAP,一直没感觉的用了很多年,也第一次接触到了播放器的情景模式以及均衡器的调整。而在之后笔者自己买了创新的声卡之后,就开始用起了创新声卡自带的播放器,而且用了好长一段时间,这主要也是因为创新的声卡当时提供很多新游戏的音效优化。

在这段时间之后,如千千静听、foobar等一系列的播放软件也在不断出现,但时至今日,WINMAP仍然是这个行业的不倒青松。而目前笔者用的播放器也 是比较杂,并且没有太多讲究了,基本上包括WMP在内,什么都用,也没有太多要求了,这大概就是音频的民用消费市场一直火不起来的原因之一吧。

■网络加速 快猫加鞭

下载工具在笔者最初上网的时候,对这个是没有什么概念的,因为在笔者买回了33.6K的全向小猫之后,下载东西都是直接点击,IE自带的下载工具就会自动工作,那个时候可不像现在,下载工具已经成了必装工具了。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最早接触到下载工具还是因为在同学家里看到了网络蚂蚁,同学简单的给笔者介绍了这款软件下载和用IE自带的下载器究竟有何不同,当时笔者别的没听进去,只 记得这是一个多点下载,将文件切割之后多项合作的东西,于是笔者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找这蚂蚁下载,不过这个时候,笔者用的已经是56K的小猫了。

在用上网络蚂蚁之后,笔者才注意到原来类似的工具有很多,名字大多也希奇古怪,同网络下载加速一样存在的还有网络加速工具,笔者现在还有印象的只有一个快猫加鞭,其他的类似工具都已经完全不记得了。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说起来网际快车可能是从那个时代少数活过来的下载工具之一,虽然随着P2P下载软件的风行,目前下载工具往往需要极为深厚的家底,起码可以组织起自己的下 载源,才可以打动大家来用你的东西。其实在BT之前PP点点通这东西正经火过一把(也可能一直很火,但自从测试期结束之后笔者就没再用过这东西了),不过 由于PP点点通对内容没有什么限制,所以多次出现了问题,现在对比起迅雷之类的软件也不再有什么优势了。

■谁还花钱买杀毒软件?

说到杀毒软件的话,不少朋友都有过被CIH感染的经历,那个年代CIH可能是单种病毒里让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病毒之一,这主要是因为笔者某次为一个同学的电脑查毒的时候,一下查出700多个CIH病毒,笔者看的触目惊心,毕竟那时候硬盘都不大,所有文件加起来也就是一两万个,700多个病毒在这位同学的电脑里不知道存在了多久,但更强的是,这么长时间电脑居然一直没出什么问题,不得不说笔者的这位同学十分的幸运。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比较早接触电脑的朋友基本很少有没被病毒侵袭过,那么中毒不想系统完蛋,就只有使用杀毒软件一途。最早大家用的比较多的杀毒软件应该就是KV300了,那 个时候诺顿笔者还没听说过,不知道国内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只不过后来应该也是企业版大量流出之后,似乎国内才开始流行起来,不过不少朋友都对诺顿影响系统 速度比较不爽。

时至今日,病毒日渐猖獗,而杀毒软件则越来越显得苍白无力,虽然很多的杀毒软件一天甚至有四更甚至五更的时候出现,但对于无孔不入的病毒而言,被动式防护 的杀毒软件能力实在是十分的有限,就在不久就甚至有网友提出杀毒软件无用论,虽然笔者也认同里面很多内容,但如果没有杀毒软件存在,真不敢想像这网还敢不 敢上。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说起来现在大家的电脑里是不是有病毒那不太清楚,但现在电脑如果裸奔的话则很难幸免,往往现在大家的电脑里多少都有一款杀毒软件,而且与其他软件有所不同,杀毒软件大多采用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策略,也就是大家一台电脑只能使用一种杀毒软件,不同的杀病软件是不能同时在一台电脑里正常工作的,这一点一直是笔者十分不理解的地方。

要说现在这病毒多了,杀起来冤假错案也就呈直线上升了,笔者亲身经历的就是今年诺顿的的误杀事件。当时笔者正在正常上网,大概是十二点还是一点刚过,系统 提供诺顿正在升级,结果升级之后提供有病毒,杀毒之后系统崩溃。再加上诺顿对这件事不闲不淡的态度,从此之后笔者就不再用诺顿了,网上卡巴斯基免费的多的 是,真是没必要花钱买别扭。

■输入法现在大家用的啥?

现在很多人买电脑玩电脑都是买台电脑回家自己研究了,而像中文输入法,现在的拼音输入法也是蜚声常的强悍,但在笔者学电脑的那个年代,几乎是没有人用拼音输入法的,因为学电脑的第一件除了学指法之外,就是学五笔输入法了。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有朋友还记得这个练习指法的软件吗?名字叫TT,还有个练习五笔的软件叫TY

时至今日,据笔者了解,整个网站还在使用五笔输入法的,除了笔者则只有一位同事,几乎所有人一水的都是用拼音,一说热狗的拼音,彪悍啊。但当时笔者为了背 五笔字根,用到手随心动,确实是用了不短的一段时间,但这么多年下来,笔者当年的英文录入大概在160~170键左右/分钟。这次翻出了指法软件一测,现 在大概只有70多键/分钟,下降了好多好多。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话说当年之所以不用拼音输入法主要是效率低下,但自从微软拼音输入法出现之后,拼音凭借着不用专门学习的优势占据了大量上网聊天朋友的输入法选择。毕竟拼音只要上过小学,拿起来就可以用,而五笔真的是再聪明也得练上三五天甚至三五个月才能融会贯通。

现在大家搜索一下可以发现无论是五笔还是拼音都有挺多的输入法版,现在笔者用的比较多的是极点五笔拼音输入法,没别的原因,碰上不会打的生字,直接用拼音也可以打出来,不用再单独切换输入法,这设计还是挺方便的。

■流氓软件今何在

除去病毒和杀毒软件这对组合之外,一山不容二虎的还有流氓软件以及查杀流氓的安全卫士。流氓软件究竟是从何年何月出现的,笔者说不清楚,但3721和百度搜霸在网上闹的哄哄烈烈的时候,笔者很不幸的也中了招。

当时笔者用百度很多,连带着百度搜霸也就直接装了,当时用着感觉还挺方便,后来3721是什么时候装上的却是不知道了。直到有一次笔者在进入一个常去的个 人网页的时候,笔者看到网页上提供“您的电脑中安装了百度搜霸或者3721软件,本站坚决抵制,请卸载之后方可正常访问本站”。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看到这里觉得算了,这小软件本来就可有可无的,卸载就卸载吧,结果发现怎么就卸载不干净呢?最后迫不得已重装了系统才能正常访问这个网页。结果好景不长, 一天的功夫,笔者再上这个网页发现又是同样的情况,这让笔者很纳闷这小软件到底是啥时候装上的啊?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才吓了一跳,原来两家已经打的这么热闹 了。

现在找两个工程师只要几个工作日就可以作出一个相当不错的流氓软件,收费也不贵,几千块钱,但在当年,就是这样小的一个软件,让3721一夜成品,并且让 周总也是一夜之间成了网络名人,有名的网络流氓。当然,百度那边被人形容的更狠,只不过3721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更恶心罢了。

自那个时间之后,各种流氓软件几乎一夜之间出现在网络间,最常见的就是将用户IE首改成别的某某网站,以此广告收入赚钱,并且当时几乎所有的杀毒软件面对 着这种几乎是对用户电脑强奸式的入侵,却不闻不问。现在笔者也多少明白,和人人喊打的病毒比起来,作流氓软件的毕竟也算是同行,大家都是穿上鞋的人,互相 之间刺刀见红的干起来,大家面子上都不会好看,所以也就造就了杀毒软件集体失声的主要原因。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让人可笑的是,面对着无限度的流氓软件,很多朋友不得不选择安装3721来将其他流氓软件清理干净,而往往有3721坐镇的电脑,就很少受流氓软件的侵害,这在当年也是个无奈之举,毕竟和让人完全无法正常使用的流氓软件比起来,3721多少流氓的还有限度,所以大部分朋友只能是选择危害较小的一个了。

不知道周总是不是看到了这方面的商机,自从将雅虎脱手之后,摇身一变,从流氓教父成了安全卫士,一时间安全卫士360成了大家的救星,几乎一夜之间将困扰 了中国网民的各种流氓软件一棍子干翻,当然后来360私下里干的多少收保护费式的工作,那就不是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可以知道的了。

■游戏工具知多少

说到游戏,恐怕几乎所有的朋友都会笑吧,确实对于所有人来说当初买电脑的理由恐怕都是学习或者工作,但电脑在进入多媒体娱乐平台之后,游戏自然是少不了的。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很多人都玩过像古墓丽影、DOOM、QUAKE、红警、沙丘等等现在想起来很怀念的老游戏。笔者玩的第一个游戏很早,是个类似功夫的游戏,在286上载入 游戏就要近十分钟。再后来自己有了486,玩的第一个游戏就是炎龙骑士团2了,再后来红警、三国等等等等,笔者一直与时俱进到今天。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在游戏里当时最多人用过的恐怕就是FPE类的软件了,笔者是在玩炎龙的时候,从同学那里考到了一个FPE5.0,当时打开之后直接傻了眼,完全不会用。在同学的指导下,笔者第一个将自己的金钱改成了一长串的9,自此之后一发不可收拾。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那个时候用的最多的是PCTOOLS和FPE,不过可以动态修改的FPE显然更能被大家认可,PCTOOLS当年只是被笔者拿来当修改工具用,是不是很奢 侈?再后来笔者记得是在三国6的PC版在国内有D版上市之后,当时的版本几乎都是繁体中文,笔者第一次接触到了乱码。

有乱码看不懂自然就要解决,当时RichWin98就进入了笔者的视线,结果好景不长,用了没多久,很多新的游戏乱码,RichWin98就解决不了了, 之后南极星被别人推荐给了笔者,南极星笔者一直用到了更XP系统,直接用了软件自己开发的内码转换工具Microsoft Applocale,一直用到了现在。

■文字处理软件

说过了上面很多的应用软件,其实真正应该是老家伙们熟悉的应该是引发第一次电脑消费的文字处理系统,之前应该也有不少朋友注意到,在有计算机之前,都是用打字机来打字的,吃力不说,打错一个字,一张纸就白费,所以当年打字员也是个高级工种。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再后来有了UCDOS,有了WPS,排版变的十分简单了,这让当时很多单位都加入了购买电脑的大军,可以说文字处理也是当时电脑行业成规模赚取的第一桶 金。当年国内最流行的文字处理也并不是只有WPS一家,CCED当时才是国内公认的业界第一,从其成为国家计算机考级要用到,就可以想见当时CCED是如 何的彪悍,只不过CCED的辉煌只停留在了DOS时代,在进入了多媒体时代之后,CCED一直没有跟上竞争对手的脚步,并渐渐被广大使用者所遗忘。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WPS其实在OFFICE的压迫之下活的也一直很痛苦,当年属于最早一批只要几十块钱的软件之一,只不过国内用户有着“免费”的OFFICE用,几乎已经 成了标准,还有几个人会再去用WPS呢?时至今日,笔者最多也就是拿WPS看看PDF的效果,因为本身比较精简,启动比较快,文字处理方面,不知道这次微软的重拳会不会把很多用户打回到WPS上面去。

小结:

软件发展到今天,很多朋友都说目前软件的发展已经跟不上硬件的发展,这让目前市场里的软件显得有些疲软。在笔者看来,这说到底还是微软现在软了造成的,其 实每次电脑大规模的更新换代,大家注意的话都会发现,这都是在跟着WINDOWS的升级在走。而随着AMD打乱了微软与英特尔的规划图,目前微软对于用户 需求的把握力受到了大家的质疑,这一点我们从VISTA一直叫好不叫座就可以看出来。

回想当年的这些老软件,大多都是因为使用需要要被开发出来,而现在很多软件则是出于商业目的被开发出来,这样想让用户之其买单,自然就要拿出真东西让人掏钱才行。不知道现在还会不会有单纯一些的工具可以开发出来,就像BT那样。

2008年10月8日星期三

一个任性的设计师

一个任性的设计师

多年的专业艺术设计教育,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美”,但并没有掌握好“怎样设计出来美”。
他们给多少钱,我就得收多少钱。因为是他们告诉我“应该怎么‘
设计’”。

1999年的某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互联网”。一见钟情,我知道“这辈子离不开这玩意儿了”;
2002年初正式离开一年多没有上过课的学校,算是毕业后参加工作,从一个纯艺术生转到网页设计。在一个小软件公司作美工月薪500,刚开始的日子是痛苦 的,我的那些“艺术美法则”在工作中仿佛都是“脱裤子放屁”。老板命令我照抄国外网站,可我怎么抄都像是“东施效颦”。给自己的理由是:“中文比英文难看 ”…

2003年2月15日,某个原因,我放弃了郑州。怀揣50人民币,左手三星显示器右手奔三配置的主机来到首都北京。
刚刚出道+坚持“有想法的设计”+坚持“不给别人作纯粹抄袭的活”+“坚持不去自己不喜欢的公司上班”+“河南人”,这几个因素导致在4月份非典之前我一直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

我依然很倔强不问家里要钱,不以逃离北京来表示向这个社会认输。
非典来了。没有工作,没有钱,生存成了问题。

感谢非典期间蓝色理想的哥们给我介绍了私活。300个页面,3000块钱。人家说怎么作我就怎么作,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去自己搞创作。活了下来。
非典之后在大钟寺一家作网站外包的公司上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客户不认可我的设计,给我其他网站让我必须照着抄”。
起初我不愿意,但没办法,不那么作客户不答应,我也会被炒。所以,我必须照着客户需要的抄。

那个时候他们个多少钱,我就得收多少钱,因为是他们告诉我“应该怎么设计”。
很快,我离开了那家公司,因为我赚到了几千块可以养活自己的钱,我可以不用别人说怎么作就怎么做了。

.

后来,我去了证券公司,经历了无数个设计的磨练。我学会了通过各种方式设计“美”的方法。但我不知道那种设计方式是更合适的,因为我不知道“为什么设计”。
我开完价,他们一定要砍价。因为他们告诉我更合适的设计方式。

我不想上班,不想听别人怎么说我就怎么做,于是我就全职的公开作似活(美其名曰”soho designer”)。
我经常有自己的想法,但依然经常被客户说“你的设计很有想法,但和我们的产品不对,因为xxxx,实在不行你就照着这个作”。

于是,我还是得按照他说的作。
不过,这个时候他们愿意告诉我“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因为我时常可以在一些小的设计上否定他们的想法。他们给我照抄的东西也只是被我用来参考和借鉴,在小设计上我可以很好的让他们接受我的创意。

绝大部分时候是我开价,开完价他们一定都会还价。 我说“5万”,他们得还到“4万”以下。
因为,很大一部分工作其实是他们在帮我作,往往我真得很需要他们给出的参考网站。

.

很快,我有了耗下去的银子。我开始每天去研究为什么设计,需要什么样的设计。
再后来,我公开报价,没有还价也不能还价。因为是我告诉他们需要什么,那些是对或不对的。

这个时候,我不再需要客户给我参考,我可以更多的告诉他们应该参考什么。我告诉他们什么是正确的思考方式,现在的市场和产品发展方向是什么样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设计。
当然,我也经常会和客户争执,甚至争吵,甚至翻脸,最后到取消合作。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对的,我认为我是对的。

但我依然坚持着,我告诉自己“至少,大多数时候我是对的”,我坚信:“哪怕大家都是对的,我也需要坚持我自己的,不然我就是错了”。
我告诉客户也告诉自己:“如果不能按照我的想法作下去,我无法高效发挥自己的价值,合作的结果对大家都不好。我不如换个跟我想法更吻合的合作,你比如换个更赞同你想法的人来作”。

这时,我公开报价,没有还价也不能还价。

.
.

2007年的某天,我在一个演讲中说:
设计师首先知道什么是美的,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不可替代的优势;真正的设计师需要掌握实现美的方法,这才叫“设计”;优秀的设计师还需要在“设计之前”明 白“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才可能出来好的设计;好的设计师能够先知道“需要什么样的设计”,因为你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卓越的设计师应该像Jobs一样─引导未来。

让我们共勉。

什么是真正的产品经理

本文适合从事UE设计、产品设计或项目经理,但是头顶产品经理title的人阅读


很多论坛(含此处)都在探讨何为产品经理,产品经理该干什么?
n多人也处于不明白产品经理为何物的蛮荒时代。
我本人从市场研究做起,后来是可用性测试,然后是产品设计师,再后来是产品经理,我自认为我对产品经理的理解强于大多数人,可以为你们解答疑惑。

背景:很多人的title都是产品经理,但是我要说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产品经理,这种产品经理责任重大,能力超强,待遇超高。就算你目前不是这种产品经理,那么这也应该是你努力的方向。我下面说的产品经理指的都是这种产品经理



一、判断一下此人是不是产品经理
定义:产品经理,顾名思义,该人能够对产品负全责。
判断方法: 看指标、 看责任、看工作方式
1.看指标:以用户数(极个别时候用PV)作为考核指标,否则一定不是产品经理!产品的意义就在于留住用户,所以用户数是评价产品的最核心标准。你对产品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会体现在用户数上。
2.看责任:产品经理需要对产品负全责。我举个例子,如果产品出现技术问题,比如奥运期间访问量大增,造成服务器负载过大,以至于当机,影响了用户访问, 领导第一个骂谁?骂你?恭喜,你是一名真正的产品经理。产品经理显然应该了解服务器的最大载荷以及在中国各地的分布情况,网通和电信、铁通、校园网等链路 的具体情况也理所当然的应该是产品经理的职责范畴。
3. 看工作方式:产品经理会一直运营一款(最多两款)产品,如果你看到一个人以项目的方式参与产品的某个阶段,工作完后就去做另一款产品 ,那么毫无疑问,此人非产品经理也。


二、产品经理的职责
对产品负全责,谁都会说。但是怎么才叫负全责呢?所谓的负全责是对“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负责”。从市场调查、产品规划、概念设计、功能设计、产品逻辑设计、 原型设计、交互设计、界面设计、技术环节的沟通、项目管理、产品上线、上线后的运营管理、产品推广、对外合作、产品改版升级......总之,从产品诞生 开始一直到产品推出市场,再到市场运营,再到改版,知道产品退出市场。这一切都应该是由一名产品经理全权负责。他对产品的方方面面都很了解。一个PM在一 款产品上做3、5年是很平常的。


三、产品经理的典型工作
我随便罗列一些我的日常工作吧,尽量按照产品生命周期写。
1. 规划阶段:竞品分析、产品整体规划
2. 设计阶段:产品一期概念设计、功能、交互、原型设计、技术可行性分析、可用性测试、形成需求文档
3. 开发阶段:项目排期、项目跟进、产品一期单元测试、产品一期上线
4.运营阶段:产品一期运营(内容运营、技术运营、运营人员工作安排,周末值班人员安排)、市场营销与推广(寻找合作机会,参与合作谈判——通常与市场部 合作,签署合作法律文件——通常与公司法务部合作,监督合作推广的执行,分析推广效果ROI等等)、运营数据分析、一期改版意见、产品二期概念设计、产品 二期需求文档草案
5. 产品二期设计阶段:产品二期需求文档、产品二期技术论证
6. 产品二期开发阶段 .......
............
........
.......


四、哪些职位被误认为是产品经理:
1. UE设计:这个东西最害人。产品设计师绝不是产品经理,请大家务必记住这一点。产品设计师管理的是设计过程,而产品经理管理的是整个产品的所有环节。目前有很多UE从业者——多是设计师——最容易将二者混淆
2. 项目经理:项目经理的职责是保证项目顺利按需求上线,别的不管。而产品经理要自始至终的管理一款产品。
3. 产品运营:运营是产品经理最主要的只能,但不是全部


五、产品经理的核心技能
“控制”是产品经理的核心技能。
要对产品的一切细节了然于胸,要对产品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有所了解,要能够控制产品团队(设计、技术、运营等一切环节),要有高超的沟通能力和技巧,要有极强的成功欲望和非常主动的做事态度。


六、总结
所以真正意义上的产品经理是很难得的,压力是很大的,待遇是很高的,人才是很稀有的:)
头顶产品经理title的人99%不具备产品经理的资质
也许你认为我写的这些要求太高了,但事实上一名合格的产品经理的确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朝这个目标发展。
压力是巨大的,困难时巨大的,成就是巨大的:0

http://www.5gme.com/space-19213-do-thread-id-6631-page-1.html

2008年10月7日星期二

baidu产品精神

之前很多时候在研究baidu的产品,baidu公司,baidu的产品精神-----严于产品质量,成于互联网精神。看过好几个分析报告,谈论 baidu成功的方方面面,社区,技术,质量,产品等等这些关键字。但是就是有一样大家都忽略了,就是精神,这个精神在我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是多方面的,一 是务实,二是卓越等等。

这些从哪能体现呢?

从baidu的产品老大,yujun那体现最明显。这种精神既有务实的精神,也有做到卓越,对搜索,对网络的热爱,做不成不罢休的精神,这些精神已经融入到她整个产品过程中。

我记得业界有流传每个产品部的人每天都要读大量的query(使用同时)这样可以做到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我有尝试,发现确实有很好的效果。

另外就是今天重新读了一下,下面我摘抄一段,分享给大家。

  搜索引擎9238,男,26岁,上海籍,同济大学化学系五年制,览群书,多游历。

  97年7月起在一个国营单位筹备进口生产项目。

  99年4月起在一个代理公司销售进口化工原料兼报关跟单。

  2000年1月起在一个垂直网络公司做分析仪器资料采编。

  2000年7月起去一个网络公司应聘搜索引擎产品经理,却被派去做数据库策划,9月起任数据中心经理。

  长期想踏入搜索引擎业,无奈欲投无门,心下甚急,故有此文。

  如有公司想做最好的中文搜索,诚意乞一参与机会。

  本人热爱搜索成痴,只要是做搜索,不计较地域(无论天南海北,刀山火海),不计较职位(无论高低贵贱一线二线,与搜索相关即可),不计较薪水(可维持个人当地衣食住行即是底线),不计较工作强度(反正已习惯了每日14小时工作制)。


  《百度 如此专注》中记述了这么一段,资源宾馆1420的门口放着一张3人座的简易沙发椅,就是四条铁腿、几块布包着块薄海绵,在近一年的时间里,这就是一位搜索 狂人的卧榻。据目击者描述,大家10点钟来吃早餐时,这位狂人还四仰八叉在那儿睡着。睡相酣然,一看就知道他昨天又熬到很晚。这个人名字叫俞军,在那段时 间,他规定自己每周要工作100小时在一年内成为搜索方面的顶尖高手。为此,他以公司为家,基本不出资源宾馆,国庆黄金周,全中国的人都在祖国大地上做 布朗运动,他一样工作了100小时。只要醒着,就趴在互联网上,因爱成痴假如有半天一天离开互联网、离开搜索引擎,就觉得非常不适应。
我见到俞军的时候已经是他在百度还只是产品经理,印象中他总是蜷缩在我后面那一排尽头的一角,很少讲话,有时候大家晚上team building回公司之后,看他还在公司里加班,似乎他没下过班,非常疯狂且有个性。他的网名是搜索引擎9238,在当时的搜索界已经相当出名了,不过 和他交往不多,其他印象也没有太多。


这样的人的精神影响力太大了,我被其感染了。

这不但但是说说,当把yujun这些方法实践你会发现,那是一种真正的执行力的考验,但换回的是强大的用户体验。虽然我现在理解baidu的产品优化和质量控制机制,已经不简单的是精神影响力了,更多系统化的模式,但是无论如何这种精神是每个做网络产品的我们学习!

2008年10月6日星期一

俞军:让中国搜索引擎大战不断升级的百度实权人物

创新者

  俞军

  让中国搜索引擎大战不断升级的百度实权人物

  文 《环球企业家》记者 罗燕

  听这个“疯狂”的想法:最近两个月,百度的产品部门提出了一个大胆畅想,希望几年之后,百度搜索结果的前几个页面全是百度自己的产品。

  这是一个即使在百度内部也颇有争议的愿景,毕竟,这可能让其搜索引擎的信用度受损。但对于百度产品部门的负责人、33岁的俞军来说,问题的核心 在于:他能否率领团队,做出一系列能够被搜索技术排行靠前的产品?至少短期内,他已经有了两个这种量级的作品:“百度贴吧”和“百度知道”。

  据Alexa统计,这两款产品的流量占百度总流量的17%。这正是百度近年来逐渐与谷歌差异化的地方:谷歌仍在致力于整合全球信息,而百度试图依靠搜索引擎,让中文用户在其产品上创造信息。

  这种差异化的缔造者,就是俞军。他其貌不扬,态度温和,但并不失强势。在其领导下,百度的产品部门已成为公司最被重视的资产——可资参考的一个 细节是,百度进行用户调查后,相关信息并不直接交予搜索引擎部门,而是由产品部门吸收处理后,再转交技术部门。在一个工程师主导的搜索公司,产品部门能获 得这样的地位,算得上一个不小的奇迹。

  搜索狂人

  俞军的故事可以被总结为“专注”与“独立”。

  他毕业于同济大学化学系,曾有三年极为平淡的职业生涯:先在一家国营企业筹备进口生产项目,又去一家代理公司进口

化工原料,还曾在一家网站从事分析仪器资料采编。

  庸常的工作让俞将全部热情投注于当时的新生事物“搜索引擎”。1999年,他着魔一般利用所有时间使用和研究搜索引擎,阅读一切能找到的关于搜 索引擎的中英文文章,并去新浪的搜索引擎论坛里发表见解。其中不少关于百度的批评性文章,被现任百度产品市场总监的王湛一一转到技术人员处。

  而在2000年,俞军干脆撰写了一篇非常不“职业”的求职信,除去个人简历,其中只有一句话:“本人热爱搜索成痴,只要是做搜索,不计较地域 (无论天南海北,刀山火海),不计较职位(无论高低贵贱一线二线,与搜索相关即可),不计较薪水(可维持个人当地衣食住行即是底线),不计较工作强度(反 正已习惯了每日14小时工作制)。”

  这让他获得了在新浪、3721工作的机会,并最终在2001年初,被王湛亲自从上海请到百度。

  俞军之所以没有成为另一个似乎内行但在公司内颇为边缘化的产品人员,因为他很明智的转变了自己的身份。他没有坚持自己过去的“批评者”姿态,而 成为了一个“建造者”:他每设计一款产品,即使简单如用户界面,也会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去解释自己每一处设定的理由。而其论据,来自于其本人对各种搜索引 擎数据的长期监测和分析。据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只靠一个睡袋住在公司。

  丰富的搜索经验,让俞军在设计产品时,不是局限于产品本身,而是与搜索引擎形成良性互补。

  比如,查看搜索日志时,他发现很多人都在搜索同一关键词。这就引发了一个朴素的好奇:如果把这些有共同兴趣的人都聚在一起,就共同兴趣进行交流,岂不是能贡献更多网页上没有的信息?

  由此,百度创建了中文互联网历史上最大的BBS:任何用户可以就任何关键词创建贴吧,撰写相关信息,而其他人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找到它们。从这个意义上,“百度贴吧”可以成为无穷多个BBS,这是其他任何社区网站都做不到的。

  随后,他又将个人的直觉和经验,高度浓缩为百度产品部门的游戏规则。在设计一款新作品时,设计师们只需要回答三个问题:用户是不是有需要?是不是能对百度的核心搜索业务带来补充?百度目前是不是擅长?

  重点不在于考察一个创意的流程有多复杂,而在于是否每款产品都能明确回答上述三个问题。据说,李彦宏曾对产品部门建议制作一款的产品,但俞所率领产品团队在研讨之后,否决了李的建议。

  所谓“用户体验”

  即使在百度这样一家讲求创新的公司,俞军的工作方式也显得颇有些“不按常理出牌”——但他的信用正是建立于他每每用独特的方式证明自己是对的。

  招聘时,他只关注应聘者对互联网的熟悉程度和对产品的分析理解。他会让应聘的人挑选百度中的一个产品,写一篇用户体验分析。通过这份分析了解此人看问题的角度、视野、调研方法、推理逻辑及对互联网的熟悉程度,而并不关注应聘人的学历、专业等常规问题。

  一个笑谈是,现任百度搜索页面高级产品经理的孙云丰当年在接受面试时,甚至不知道李彦宏发明的超链分析,俞军则对此不以为然:“这些都是可以学 的东西,并不重要。但是当你看了孙云丰写的文章之后就会知道他对用户需求的了解是多么深刻。我只看重人身上那些后天学不到的东西。”

  也正因为如此,俞军从社区论坛中挖掘出了1980年代出生的李明远,曾任一塌糊涂BBS站务的李明远加盟百度时,本科还未毕业。俞军之所以看中 李,原因在于,李并不像其他人那样把自己当作社区的管理者,强调怎么规范社区,而是把自己当作社区的服务者,重点放在如何营造社区氛围。据此,俞军判断, 李明远懂社区。

  2004年,俞军在一个社区论坛上第一次见到李明远。没有任何寒暄和客套,俞的第一句话说:“你好,我是俞军,我是百度的。”第二句说:“你知 不知道贴吧?”李明远给出肯定的答案后,俞问:“你有没有兴趣来做贴吧,如果有兴趣的话回头你可以跟我聊一下。”三句话后,俞军留下名片,就离开了。

  事实证明,俞军的判断极为正确。李明远来百度之时,贴吧连百度整个流量的1%都占不到,而现在是占到百度的整个流量11%。

2008年9月29日星期一

市场推广宝典之:如何快速建立人脉

市场推广宝典之:如何快速建立人脉

09-26 17:03

   接手友答网的市场推广工作有一段时间了,其实对于这方面的工作并不陌生,之前做个站及负责爱好者网站内容时,都或多或少接触过这方面的东西,只不过没有 系统的做过。最近经常与一些朋友交流,发现自己知道的东西不少,但却太零碎,所以决定把一些心得写出来:一是为了能够与更多的人交流,二是为了整理自己的 思路。当然,如果写出来的东西能帮到别人,是最好的。闲话少说,言归正转!
  市场推广最重要的一条是什么?可能有的人会说要有能力,也有的人会 说得会忽忧,还有的人会说公司平台要好……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丰富的人脉。具体原因不说了,相信有过一些工作经历的人,都有体会。所谓的人脉,说白了就是 认识的人多,大家都能给你面子,进一步讲,就是你这个人知名度很高,大家都愿意和你认识,与你合作。那有没有方法能够快速有效的建立自己的人脉呢,答案是 肯定的。今天笔者就与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快速的建立人脉,或者说建立个人的品牌知名度。

一、IM软件的重要作用
  相信绝大部分市场人员,大部分时间都是挂在网上,通过QQ/MSN等IM软件对外进行沟通与交流。可以说这些软 件就是你的第二张脸、第二张嘴。那在这些软件的的应用过程中,有没有一些方法让它帮助我们更有效的开展工作呢?答案是肯定的,但笔者却发现很多朋友都忽略 了这点,今天就借此机会和大家说一说。
  1、起一个好网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习惯见面叫网名,真名反而被忽略了。比如说笔者,知 道我叫大锅饭的人很多,但是知道我叫江礼坤的,真没几人知晓。所以起一个亲和力强、容易记忆,印象深刻的名字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个好的名字,会让人一眼记 住,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这也是建立个人品牌的基础。
  可能有人问了,为什么不用真名做网名呢?这个问题问的好。一般真名都起的比较中规中矩,没有特点,不容易记忆。所以只能忍痛割爱了。当然,如果你的真名符合些特点的话,那是最好不过了。比如我一朋友,真名叫钱乾,网名就叫钱钱。
   2、不要轻易改名字。如果你不是经常干些见不得人的事怕人认出来的话,就不要轻易改名字。能让陌生人记住你是件多难的事呀,好不容易让人记住了,你还把 名改了,这么折腾下去,除了常和你打交道的人,谁能记住你是谁?更别提建立什么知名度了。而且和你不熟的人那天想在Q上找你谈点业务啥的,上哪儿找你去 呀?名字早不知道改过多少个了。知道吗?单子就是这么没的!
  3、名字中加入特殊符号。这里说的特殊符合是指能提升你在其它人的好友名单或群名单中排名的符号。试想一下,别人每天打开QQ/MSN或是群,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你,是什么效果?可能一天两天没什么,时间一长,就会自然而然的记住你,这叫强化记忆。
  4、开通QQ会员。如果你的经济条件允许,每月花十块钱开通一下QQ会员!啥,没钱?少泡两次妞,少喝两斤酒就省出来了。开通会员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增加好友名单及群名单中的排名,好处同上。
  5、尽量用本人照片做头像。做咱们这行的,每天接触的人很多,见过一次两次,根本记不住你长啥样。所以尽量用自己的照片做头像,让人记住你的长相,而且绝对不会与你的头像一样。如果你长的太非主流,怕吓着人的话,就用其它比较特别的图片代替吧。
  6、不要轻易换头像。原因同第二点。
   7、个人资料要详细。长时间不联系,别人很容易就忘了你是那家公司,做什么的。所以尽量在IM软件中,把个人资料写详细,让别人明确知道能与你建立那方 面的联系。这里重点提示一下,资料里不要放一些幼稚的文字、图形,特别是非主流的,这样容易让人误会你很幼稚。毕竟咱们都是成年人了,要赚钱养家。

二、加入QQ/MSN群
  对于市场人员,QQ/MSN群是必不可少的推广及交流平台,所以一定要尽可能的多加群。此举不但能让你认识更多 的人,更能极大的提升你的个人知名度。试想一下,如果你加了100个群,发现每个群里都有A君的身影,且和大家都较熟,你会怎么想?肯定会认为A君人脉 广,能力强,如果他找你合作,相信你会很乐意接受。这里说几点注意事项
  1、成员少的群尽量不加。除了群主就你一个群众,加他干啥?玩孤独求败呀。
  2、不活跃的群尽量不加。知道为什么不活跃吗?因为大家都把群屏了,那加了就没意义了。
  3、群员同质化太严重的群不加。加了100多个群,就那30多人在折腾,加它干什么?
  4、对工作没帮助的群尽量不加。咱们出来混是为了赚钱的,不是想瞎扯蛋,想消遣,下班后上夜店吧。
  5、及时修改群名片。建议用公司名+名字的形式,同时在备注里说明公司信息及负责的业务。最重要的,群名字前加上特殊符号,具体参照上文。
  6、至少半个月冒一次泡。总潜水小心被踢,而且没有交流,就缺少了拉近距离的机会。

三、参加线下活动
  有条件的情况下,多参加一些业内的线下活动,反正都是AA制,也花不多少钱。啥?你不爱参加活动?那您还做什么市场工作呀,这行不太适合您!下面说一下笔者的经验:
  1、谁都不认识的活动,尽量不参加。去了谁都不认识,会很郁闷的,有人鸟你还行,要不然很尴尬。至少你得有个唠闲嗑的人吧。
  PS:个人认为不应该把线下活动当做拓展人脉的主要手段,毕竟大型活动一次才几百人,而且你又不能都认识一遍。线下活动最主要的还是对已有人脉的拓展,比如之前有了一定的接触或了解却没见过面,这时候适当一起活动一下,对于拉近距离绝对是事半功倍。
  2、活动前一定要备足名片。不带名片,你去了干嘛?活动后谁能记住你?
  3、活动后及时整理资源。这里说的资源主要是指人。活动过后,对于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要及时取得联络,能在QQ/MSN上加为好友最好,多交流,保持长期的联系。
  4、明确目的,不同活动不同对待。对于人数较少的小规模活动,主要还是对于深入交流有帮助;对于人数较多的大型聚会,主要还是以认识新朋友,拓展人脉为主。所以参加活动前,一定要明确自己参加活动的目的。

PS:本系列文章之所以叫市场推广宝典,纯粹是做标题党做习惯了,没别的意思。本人并非高手,新丁一个,请大家不要误会。另外上一篇文章发布后,很 多朋友给予了肯定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特别是牟长青与贾思军同学,与俺分享了很多经验与观点,再次表示感谢。言归正转,接着上篇文章继续。

  四、建立QQ/MSN群
  问大家几个问题,当你新加入一个群时,最先关注到的是谁?在你经常去的群里,印象最深刻的五个人是谁?如果 你想找群友帮忙时,最先想到的是谁?我想大部分人回到以上三个问题时,都会提到群主。由此可以看出,建立群,绝对是拓展人脉、提高个人影响力的一个绝佳途 径。那是不是随便建一个群就有效果呢,答案是否定的。比如笔者加了有上百个群,但真正活跃的群,也就10个左右,由此证明,建群和维护群,是有一定技巧 的。
  1、尽量多建高级群
  尽量多建群,多建200人、500人的高级群。现在QQ会员的优势又体现出来了,一个会员可以建4个群,群的成员数可以达到200人,级别高的会员还可以建500人的超级群。  
  2、群名要有针对性
   群名要有特点,要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做什么的,能在这里得到什么,最好包含一个标志性词汇。比如:江礼坤BD经验交流群、江礼坤知名媒体编辑群、江礼坤市 场推广交流群。这里标志性的词汇就是笔者的名字,不但体现了群名的特点,而且变相的加深了群员对笔者的印象,使之形成一个口碑效应,同时群名字里也很明确 的说明了群的定位和功能。
  如果你的群很多,最好用统一的名字,然后用数字编号。比如:江礼坤市场推广1群、江礼坤市场推广2群。这么做的好处是可以使多个群协同作战,放大影响力。
  最后特别强调一点,群名字里一定要加能够提升在QQ群列表里排名的特殊符号,原因见:《市场推广宝典之:如何快速建立人脉(上)》
  3、男女比例要适当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是多少老前辈通过实践验证出来的一条恒久不变的真理,所以大家轻易不要尝试去改变它。建群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全是老爷们的 群,肯定长久不了。所以适当控制男女成员数的比例很重要,特别是活跃成员中女同志的数量,这些都是成功群的必备条件呀!
  PS:记得头几天好像是牟长青牟兄吧,建了一个IT男人群,结果没几天就倒闭了:(  
  4、建设好管理团队
  做为群主的你,也是要工作、赚钱、吃饭的吧?所以肯定不可能一天24小时泡在群里,那群谁来管?这时候一个好的管理员队伍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当然,也不能说有了管理员就可以撒手不管了,群主该发挥带头作用时
,还是得冲在前头的。
  5、保持群内活跃性
  注意挖掘群内的活跃人物;对于长时间潜水不冒泡的,T他没商量;做为群主,有空时一定要多上群里聊聊,发现什么好东东了,第一时间和大家分享一下;群里太安静时,就没事找点事;群活跃不活跃,很大程度取决于群主。 
  6、保证新血液供应
  这里说的血液是指群成员,一个群如果长时间没有新人加入,就容易让人产生厌倦感,所以多宣传一下群,保证群里经常有新成员加入,这样大家才能有新鲜感,也能接受到一些新的想法、新的信息和新的资源。
  7、办好事、办实事
  做为群主,一定要有一颗博爱的心,要发自内心把所有群员都当成好朋友。谁有困难了,或是需要帮助了,一定要尽自己所能给予协助和支持。这样群员才能有归属感,才会喜欢上这个群。
  8、多举办线下活动
  线下活动绝对是增强群凝聚力的最佳途径,所以如果条件允许,经常组织线下活动吧,具体的可以参看下一条。

  五、组织线下活动
  从本条开始,难度就开始有所增加了,但也没有难到不可为的地步,先从组织活动开始说。上篇说了,参加线下活动是一 条拓展人脉的好途径,但要和组织活动比起来,效果却差的远。比如你组织一个30人的小型聚会,这30个人肯定都会记住你,且印象深刻。但你参加10次聚 会,都不一定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但耗费的时间、精力等,却是成倍的。那如何组织一场成功的活动呢?下面就和大家探讨一下。
  1、如何确定活动主题
个人认为活动的主题没有必要搞的那么严肃,非要一群人围一长条桌,就某一专业问题进行探讨,跟开会似的。一般情况下,以杀人、K歌、聚餐、户外等以娱乐为 主的活动就好,一来没有浪费周末的娱乐时间,二来建立了人脉。而且在娱乐中,更易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里说一下各种主题的特点:
杀人:这款游戏在白领中很流行,相信很多人都玩过。从笔者的实践中来看,这款游戏最大的特点是能快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第一次见面的朋友,一起玩一下午,基本上就很熟了。
K歌:如果大家从来没有见过面,尽量不要选择K歌,因为现场很吵,不适合交流;而且让唱歌不是很好的朋友上台,会让他很难为情。个人感觉以K歌为主的活动适合比较熟悉的朋友,或是一群麦霸来进行。
聚餐:这个比较通用,熟悉不熟悉的都适合,注意选择好地点,控制好成本就OK。
户外:比如爬山、篮球等,适合兴趣相近的朋友之间进行。一定要注意安全。
纯学术交流:适当的搞一下以纯交流为主的聚会效果会非常的好,但要注意,这样的聚会要有几个有经验、有名气且有影响力的核心人物,要不很难搞的起来。
  2、如何选择活动地点
活动地点也很重要,特别是在北京等大城市。地点尽量选在离大家住所居中的地方;周围环境交通要方便;现场环境要好,不能太吵;现场规模大小要适中,比如20人的聚会,一定不能选30人大小的地方,这样会显得很冷清。地方稍微小点没关系,这样反而显得人气火爆。
  3、如何保证参与人数
组织活动最头疼的就是控制人数,超了也麻烦,少了也麻烦。这里分享一些小技巧:在宣传活动时,说明活动的主题、面向的人群、具体的时间、地点、费用;最好 再说明一下目前已经参加活动的人数,男女比例、个人及公司信息;让有意参加的朋友留下联系方式,带朋友参加要明确人数,同时建立通讯录;活动前一天,尽量 与大家确认是否参加,同时提醒详细的时间、地点及乘车路线;活动当天的早上,提前提醒大家活动的时间、地点和乘车路线。
这里有一个规律,60%—70%的出席率是正常比例;如果能达到80%,就是非常高的出席率了;太少了就证明工作做的不到位。如果以上几点你都做到了,甚至上都可以保证70%左右的出席率。
  4、如何烘托现场气氛
现场的气氛,是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否则不但达不到效果,还容易着人骂。说几点注意事项吧:尽量邀请活泼开朗的人参加,这些人会帮助你活跃气氛;介绍大家 互相认识,特别是第一次参加活动的朋友,重点介绍;制造话题,让大家参与;做为组织者,尽量与每人都交流一次,有需求的一定要满足;对于新老成员的比例, 最好控制在1:1。
5、学会与人合作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所以要学会与人合作办活动。
6、及时进行后继工作
活动过后,及时给大家发活动通讯录,让大家有所收获。对于活动中的新朋友,要及时加进群,或建立其它联系。
7、适当组织大型聚会
前面说过,参加十次活动,不一定抵得过组织一次活动;而组织十次中小规模的活动,不一定抵得过组织一次大型活动。所以有条件的情况下,多组织大型以吧。
2007年末笔者就同朋友组织过一次近200人的大型活动,效果和收获是出奇的好。笔者的好多好朋友,都是通过那次活动认识的。
  8、不擅长组织活动怎么办
人没有生下来就擅长组织活动的,可以先从小做起,从认识的朋友做起;别人组织活动时,也可以协助组织,效果也不错:)

今天就写这么多,在北京地区且喜欢参加活动的朋友,欢迎加笔者的群,群号在下面。咱们下篇见!

六、撰写行业文章
以文入手,对于知名度的提高应该说是最有效的,一篇好的文章,会被N多网站转载,会形成一个长期的口碑效应,而做为文章作者的你,却只需要动动笔而已。而 你在写作时,也完全可以把自己要推广的东西放到文章中,一举两得。像笔者的某位好友,就是此方法的受益者,不但通过文章结交到了许多朋友,而且各大公司均 向他敞开了怀抱。可能有的人会说了,这个方法不具备通用性,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擅长写作,怎么办?没关系,请坐下来慢慢看。
1、人人都是写手
提到写作,很多人习惯把他想的很高深,以为非要喝过几吨墨水、戴个八百多度的眼镜、风月雪月一番才行,其实不然。本文所说的文章是以交流、推广为目的,所 以只要内容是大家喜闻乐见,能让读者学到知识就足够了。因此对你的要求很简单,文笔只要不是太差,能把话说明白就OK,那怕字不会写都没关系。
2、如何确定选题
因为咱们写的东西是为了能与同行多进行交流,认识更多的人、积累更多的人脉,所以选题上最好以行业性内容为主,比如说你是网站推广人员,那就多写写推广网站方面的经验技巧,尽量选一些业内关注度高,但现有资料又很少的主题,这样才更易于传播。
3、如何组织内容
本条主要是针对那些不太擅长写作的朋友。如果你不知道内容如何写的话,就看看别人怎么写的,然后在别人文章的基础上做补充、细化,或是干脆从几篇同类文章中,选出精华的内容变成自己的东西。这里笔者给大家提供几种思路:
A、细化法。比如说你看了笔者的《市场推广宝典之:如何快速建立人脉》后,认为写的还不够详细具体,那就完全可以写一个《手把手建立自己的人脉》,然后将笔者的文章每条单独成文,写清每一个具体的实施步骤。
B、总结法。如果你没有细化的能力,那就总结。比如在本篇文章的基础上,再找几篇关于建设人脉的文章,然后总结出10条最可行的,组织一篇《建立人脉的十条黄金法则》。
C、点评法。如果上面两条都不擅长,那就干脆点评。比如看了笔者的文章后,写一篇《评江礼坤的如何快速建立人脉》,然后把自己的观点写出来。
如果以上方法您都掌握不了的话,那俺也没啥更好的建议了。
4、标题党的作用
关于标题党,大家都不陌生了,简单的说就是把标题写的吸引人一些,诱惑大家去点,方法就不细说了。这里重点提醒大家,当你写了多篇文章之后,标题之间最好 有关联性,比如写网站推广的文章,最好标题前面统一加上“网络推广”的字样,如:网络推广研究之、细说网络推广之、网络推广宝典之等等,这样读者看了你的 某入世文章后,很可能会搜索这个前缀,去寻找其它同类文章。
如果再延展一下的话,可以加你自己的名字或是要推广的产品名字,比如江礼坤说推广之、友答网推广实战之等,这里就不细说了,大家按照这个思路去想就OK了。
5、行文时的技巧
主要说一下在文章中推广产品的小技巧。行文时,适当的暴光要推广的产品,比如人、网站等。但不要太硬,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如需要用网站举例时,加上自己的 网站,或博客;需要用文章举例时,列出以前的文字标题;需要以人说事时,把自己的名字放上。记住一条原则,做为一名推广人员,一定要时刻牢记着推广二字, 只要有机会就小小的推一下。
6、选好发布平台
发布平台也很重要,不同的平台,反响绝对是不同的。比如你写了一篇关于网站推广的文章,却发到劲舞团专区,那不得让90后的非主流骂死呀。
对于网络推广人员,推荐上DONEWS、TECHWEB、艾瑞网、友答网专家专栏这些平台,效果都非常不错。由于篇幅原因,今天就不一一说明了,改天会专门撰文推荐。
7、与人协同作战
如果想达到更大的暴光率的话,可以联系几个同样爱好写作的业内好友,约定好大家在行文时,顺便推荐对方的文章。注意,推荐时一定不要太硬,要自然,一定要自然。
PS:其实这个方法,在网络小说作者中很流行。

七、建立相关网站
这条难度是最大的,因为建立网站涉及到的东西最多,所以强烈建议几个人组成团队,一起运营。具体的建设细节不说了,今天说几个注意事项。
1、一些基础性建设
主要包括域名的选择、空间的选择、网站程序的选择等,具体的不说了,网上这方面的文章很多。
2、网站主题的定位
这条最重要,一定要明确网站是做什么的,为什么人提供那些服务。建议建立与自己工作或是行业有关的网站,或是自己熟悉的领域。比如市场推广之家、销售之家、媒介之家等。
3、内容建设的建议
建议网站不要做太大,做精就好,打造成一个业内交流的平台,建议以论坛为主。多为大家提供一些日常所需的资源。比如销售类的网站,就可以提供销售方案的下载、PPT模板、方案模板,一些客户名录、谈判技巧、就业机会等。
4、要达到什么效果
做网站最终想要的结果是什么?这个一定要想清楚,要不会很盲目。个人认为只要网站能在行业中达到一定知名度就OK,因为咱们不是为了赚钱,主要是想通过这个平台建立自己的人脉,增加与人交流的机会。
5、举一些成功案例
给大家说几个成功的网站案例,像BD圈的BD之家、游戏圈的豆派、市场圈的市场总监联盟等,都是相关从业 人员建立的,虽然网站会员不多、流量不大、排名不高,但却在业内极有知名度,其站长也都积累了大量的人脉及知名度。在这里做一个小小的广告,笔者也和朋友 建了一个小小的媒体论坛,帮帮网(168bang.com),欢迎大家访问,如果有想合作的,欢迎联系。
6、实在不会怎么办
如果这条您实在实施不了的话,那建一个个人的博客吧。

终于把这个系列的文章写完了,不过写完才发现,好像写的有点偏,一些内容不够实用。就这样吧,如果大家有什么好的方法,欢迎交流。最后提醒大家一下,每个人的自身特点不同,所以一定要找对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作者信息:江礼坤,网名大锅饭。做个站多年,曾担任爱好者网站编辑、主编,现就职于计算机世界旗下友答网(www.pcw.com.cn),负责市场及BD工作,欢迎新老朋友交流、合作。新建媒体交流4群:49474853,欢迎加入。


FROM:http://www.5gme.com/space-18915-do-blog-id-25281.html

2008年8月18日星期一

浅谈产品设计的表达格式

via 奇遇,目标导向设计 by 奇遇 on 4/12/08
很多时候,领导要求你高效的工作 ,且有些领导认为:语言传达可以使沟通更高效,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去做文档。我只赞同“使沟通更高效”的想法,当然不能只为了做文档而做文档,但是沟通需要 一个平台,我们需要基于某一个“东西”进行沟通。由于语言表达的极限、理解的差异化,对于同一个“东西”的讲解,不同的人在脑海中会形成不同的“样子”。

在软件产品设计中,我们通常会针对“用户定位、产品定位、发展方向(需要考虑可扩展性)、交互方式、视觉风格”等基本问题进行沟通,或者要把想法和成果让 领导给予确认。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已经把各项工作分成了很多层面,这里我们要谈谈产品设计在不同层面表现的格式,这里根据自己的经验分成四个层面,也就是 下面的四个大标题。

一、产品的概念层面

1.行业分析,同类产品对比。如果我们想做某一个行业的产品,一般我们会对这个行业先做个分析,会考“虑成本最低优势、可替代性、差异化、潜在新产品威胁”等战略问题,同时考虑自己的产品定位,一般会先做一个同行业产品对比分析文档,建议包括以下内容:

1)产品特点(长处)、价格对比;2)功能对比;3)界面及点评;4) 定位建议。

要表达上面提到的四点,我想做个word文档就搞定了,前两点用表格表达,后两点用文字描述即可。举个功能对比格式的例图:

20080413007.gif

图1-功能对比表格

2.用户定位

1)用户分类;2)角色设计;3)场景描述

这部分的内容都是比较专业的,结构也都是文字描述形式,建议大家参考《赢在用户》这本书,很系统讲了用户研究这块。

3.产品名称及功能

1)产品名称及视觉识别系统描述

拿土豆网举例吧,当然,我只是随便举例,并未实际分析,实际要比我的举例复杂的多,也不去考证是否准确。

产品名称:土豆网。

视觉识别:土豆面具(标志)。

2) 产品规格表,即产品功能详细列表。

20080411000.gif

图2-产品规格表示例

二、产品的结构层面

这个层面要做的事情,通俗的说就是:“如何用界面组织功能”,“界面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分解开来就是:“功能组织”、界面组织、逻辑流程图、用户使用流程图(界面流程图)。

1.用卡片的形式给功能分类,并表达清晰功能的从属关系。

20080413004.gif

图3-卡片式功能结构图

2.逻辑流程图

20080413003.gif

图4-E-R流程图,这部分应该有程序设计去做才好 ,但有时候产品设计师也要理清楚这些。

3.界面流程图

20080413001.gif

图5-屏幕流,每个框代表一个界面,当然,你可以把每个框换成实际的界面,看个人喜好了。

4.界面原型图,如果想表达更清晰一些,可以画成界面原型流程图或者干脆做出界面原型。

20080413000.gif

图6-无风格的线框图,可以辅助说明信息。

三、产品的交互细节

这个问题曾令很多交互设计师头疼,总是不能很细致准确的传达界面交互,我们试图画出很准确的交互图,但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细致性仍然不尽满意,这里介绍使 用伪代码描述交互,因为伪代码逻辑近似开发逻辑,便于准确传达给程序工程师,保证设计细节的控制。但要设计师去设计伪代码,确实需要点时间去锻炼一下,此 外还要形成一套易读的伪代码标准,便于大家在阅读伪代码时,保证描述的一致性。

1.用户交互的表现方法

20080413002.gif

图7-交互图,构成 :用户、界面、操作条件及路线。

2.伪代码的表现方法

1)定义界面元素,形成一套界面元素库,可以做成一个文档标准,并整理出各个界面元素的伪代码写法,使用时可直接调用即可。

定义界面元素有很多现成的参考,比如Vista的UX Guide,在微软的官方网站都能找的到。举个定义Vista普通按钮的例子:

20080411005.gif

图8-图表说明了是 Command Buttons,并用表格的形式说明了属性。

2) 举一个使用伪代码书写的简单例子

20080411004.gif

图9-用伪代码的形式描述一个按钮 。

其实没有啥,正常的描述,只不过用近似代码的形式描述出来,相必做程序设计的哥们都不陌生。

四、产品的视觉设计层面

在软件产品中,视觉部分通常被称之为GUI,在这个层面所要表达的格式没什么好说的,就是设计图。但很多时候做出所有界面的图显然是不明智之举,其实界面 可以归纳起来,即把所有界面归类,然后每类做出一张图即可;界面中的细节变化怎么办?好办!把界面布局标注出尺寸规格,并作为标准传达,剩下的事情是,只 要把细节元素、交互视觉做出图来就行了。至于界面的布局和组织,前面的第二个层面已经很清楚了。

现在拿微软和苹果的系统UI指南举几个例子:

20080411001.gif

20080411002.gif

图10-苹果的尺寸标注图

20080411003.gif

图11-Vista的状态标注图

小结:

一般视觉设计都有视觉设计师(或者称GUI设计师)来完成,而概念设计、结构设计、交互细节是有产品设计师(或交互设计师)来完成 。可能有人要问我,那么产品经理做啥呢?产品经理是个管理职务,这里不做赘述,可参考在《协作,而非争权》中 的描述。本篇根据实战把产品设计分成了四个清晰的层面,并对各层面要产出的文档格式做了系统的描述,当然不可能很详尽,但在每个层面都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小 例子。如果你对这方面有过很多实践,希望这里能提供一些借鉴,日后有时间会分享每一个层面的设计细节。同时,有更好的表达格式,环境分享、补充。

网站的视觉设计

网站的视觉设计 via Taobao.com UED Team by dinghou on 8/14/08

自己从工艺品设计到平面设计到网络设计,虽然设计原则不离其宗,但经验下来的心得告诉自己,设计媒介的变化带来很多媒介自身的特殊性,下面总结下网站视觉设计的一些要点,有他人经验,也有自己的心得:
1—logo:
基本logo特征,符合logo设计基础(平面设计通用)显示器效果:清晰度,最小尺寸(因显示器分辨率而带来的,等同线下平面设计的印刷效果)
2—文字:
内容等级决定字体、字号大小、粗细;状态决定颜色(默认或者根据网站特殊统一)
3—广告、内容图片:
尺寸样式的定位,同一页面的和谐性,图片的优化,位置的节奏,大小对比。
4—icon:
品牌性,表达准确合理,设计手法(依据品牌性),一致性,作用:吸引,醒目,方便识别、理解、操作、记忆。
5—可点击(button):
区别(不可点击),根据人的生活经验:厚度,可按,质感(实体联想),色彩(品牌性、统一性、对比性);统一的样式大小(依据里面文字的内边距统一)
6—背景图片:
氛围效果营造,同产品的统一性,优化(品质大小,色彩信息,实现方案),
7—图文排版:
主图次文,图文节奏,空隙,模块化。
8—当前状态:
放大(形状),变色(反色、对比色、明度纯度区别色),链进链出后指定内容提示。
9—交互控件:样式合理准确性(人对系统默认的认知和生活常规认知),状态(视觉表现样式和动作过程优化),创意。
10—loading:
内容关联性(loading前后的内容关联),无聊等待的乐趣,体积、面积优化,创意。
11—用户反馈_ 成功、出错、提示、无结果:
文案(明确、合理、人性化、创意),图形(明确、醒目、色彩的心理认知准确度)。
12—动画效果:
过程合理(模拟真实环境的合理化),连续,节奏感,用户日常动作表现,音效配合,创意。
13—首尾设计:
首(品牌宣传、自身特点、明确内容、气氛表达、创意。尾:呼应、节奏(与首),创意。
14—适应屏设计(全屏设计):
最大最小屏幕的考虑(文字、图片的位置、折行效果)
15—固定尺寸的栅格设计:
合理的单元格(考虑黄金分割),单元格面积节奏,边距统一性
16—demo设计样稿:
对内容最多最少的考虑。
17—页面:
品牌性,基调元素一致性,复用性,节奏感、面积感,视觉第一吸引,引导浏览,点线面关系,素描原理(运用素描的基本规律来做页面)。
18—阅读:
背景对阅读(视力)的舒适度,内容与背景的对比舒适度。

其实还有很多设计的点比如交互设计,比如代码设计,我们可以展示给用户看到的这些综上所述,构成了用户体验设计的一个大过程,自己在做的很多时候其实也不是都能估计到每个点的,总结出来以帮助随时审视!

2008年8月11日星期一

产品设计体会(六四)——生命周期

1,"生命周期"轴线上用户群体的五个细分决定了我们在不同的产品周期设计产品的时候,需要考虑不同类型的用户,而不能自始至终采用一个思路来做。
2,或许可以理解为,一部分产品从出来到最后,经历了"吸引核心用户"->"口碑传播"->"产品通俗化"->"产品成熟,竞争惨烈"->"市场发力"->"没有必要发力"的过程。那么早期就要曲高和寡,反正知道的人也不多,就满足好他们就可以了,等到传播出去,就要兼顾这部分用户和后来的"不喜欢学习"的用户,再后来产品成熟,功能或者技术创新很难出头,那就要着力于配合市场策略。

Sent to you by lostfire via Google Reader:

产品与对应的市场用户都是有生命周期的,最佳状态就是彼此之间完美的配合。结合一个自己做过的产品,从起步到进入成熟期和衰退期,说说从头到尾的过程与体会。主体思路结合了《跨越鸿沟》一书,可惜还没有看过,它说了"生命周期"轴线上用户群体的五个细分,以及相应的产品特点:

Ø.创新者:新鲜感强,消费能力强,但是忠诚度不高,需要新鲜的东西不断刺激。这批人都有Geeker气质,乐于探索,这一点与产品设计人员比较像,所以做这种产品会让设计师比较兴奋,产品可以做的偏向"专家用户"。

Ø.早期追随者:观念比较新,但是需求目的性很强,需要迅速能够解决其问题的产品。他们是信息达人,可能很早就知道产品了,但不会盲目的试用,而是先从其他渠道了解到这个产品是干嘛的,反复验证,确认对自己有用以后才会尝试,好在这批人如果开始用了会比第一种人忠诚度高很多。

Ø.早期主流用户:产品的主流用户,是产生产品真正价值的用户群(《跨越鸿沟》谈的也就是从上一步到这一步的跨越)。这时候产品与前期要有很大的不同,需要面向主流的"一般用户"了,尽量做的简单,因为这帮人没工夫研究,产品需要迅速占领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

Ø.晚期主流用户:产品已经定型,这时候用户已经比较成熟,市场竞争已经比较激烈,仅仅通过功能竞争来获得用户已经不够,典型的市场和营销发力的时刻(也就是"微笑曲线"右半边上翘的嘴角)。这个阶段,如果做得好,那是一招鲜吃遍天的,相对的投入比较少,产出稳定。

Ø.落伍者:这个时候的用户已经是比较低value的用户了。产品也渐渐退出,市场也渐渐萎缩,新的一轮生命周期应该已经开始了。

对于产品部门来说,不管哪个阶段,都是要先明确抓哪部分市场与用户,再决定做什么样的产品来满足相应的需求;而对于市场部门来说,是先拿到产品,再次考虑去主打哪些市场与用户。这正好是一次轮回,需要两边互相帮助来找到更好的配合点。

有的时候一个产品已经做出来了,原先设想的那些用户不买单,我们也别急着去找哪些功能设计错了,怎么改产品,而不妨先换个角度想,有可能这玩意对另一块市场和用户正合适,也许真有"歪打正着"。

2008年8月5日星期二

网络公关:左手献鲜花右手埋地雷

  编者按:

  有什么秘诀能让一个新产品迅速扩大知名度?又有什么秘诀能让一个品牌瞬间成为网络讨论的焦点?又是什么秘诀让同样金额的捐款却收获了两种不同的结局?

  答案是:网络公关。何谓网络公关?通俗的说法是,它是指企业、组织、个人,以互联网为传播载体,以增加网络知名度为传播目的的一系列传播活动。

  如果说互联网是个江湖,是江湖就会风声再起、血雨腥风。如今,因为网络公关的盛行,江湖又开始变得不再平静。

  网络公关:左手献鲜花,右手埋地雷

  电脑报特约记者 萧十七郎

  “我可以轻易掐住网民的喉咙,让他们发出我想要的声音。”老H边说话,边将一份策划方案通过邮件、QQ群发给了网络上的数百位网民。“争议、悬念,是这行的两大要素。要的就是爆炸性点击,正负面都是一种‘反应’。”

  老H一年前在北京开了一家广告公司,专门从事网络公关。公司规模不大,加上老H才4人,但“下线”却有上千人,这些下线分布在各个论坛、博客、视频网站、门户等在内的几乎所有互联网渠道。

  这些下线的工作很简单,在老H的指挥下有组织的针对某一品牌或产品各大论坛不断发帖、拍帖、回帖,口水横飞、马屁不断。其目的只有一个,制造舆论旋涡,为此事件推波助澜,吸引人们对某品牌的关注。“比我大的网络公关公司目前在北京就至少有上百家。”

  现在老H忙碌的是某品牌在奥运期间的网络公关。老H说,90%以上的奥运赞助品牌都会尝试专门的网络公关,有的企业已经直接在预算中单独列出了这一块。

  “很强大很暴力”的网络公关

  从百度趋势上不难看出,王老吉在启动网络公关后搜索量直线上升

  2008年5月18日晚,在由多个部委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赈灾募捐晚会上,王老吉捐款1亿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后,在各大论坛上,不断流行着这样一个名为《封杀王老吉》的帖子:“王老吉,你够狠!捐一个亿!为了整治这个嚣张的企业,买光超市的王老吉! 上一罐买一罐!不买的就不要顶这个帖子啦!”3个小时内,百度贴吧关于王老吉的发帖超过14万个。从百度趋势上不难看出,“王老吉”的搜索量在5月18日之后直线上升。

  第二天,更多有关王老吉的帖子在QQ、MSN、手机短信以及各大论坛、门户网站中出现。但值得注意的是,天涯虚拟社区、奇虎、百度贴吧等论坛的海量发帖都集中在5月18日至5月23日。另外一些有迹可循的细节是,很多在不同网站论坛上频频跟帖赞美加多宝(王老吉公司名称)和王老吉的IP地址“都是重复的”,而且很多论坛用户也是“5月18日以后才注册的”。

  随后,从网络公关圈子里流传出这样的说法:给王老吉及加多宝集团带来广泛美誉的“封杀”事件,并非是网民的无心之举,实际上是专业团队幕后操作结果。一位网名为Sonia的网络公关界人士透露说,她的一位朋友参与了该事件的运作,“加多宝找了网络公关公司和专业发帖团体策划运作了此事,由这些公司和团队将帖子扩散到各大论坛上,并通过大量跟帖掌握着网络的舆论导向和延续影响”。

  几年就涉足网络公关行业的陈墨也透露,“这家网络公关公司曾推出一系列网络红人以及‘别针换别墅’等经典案例。”

  Sonia和陈墨都从网络公关的角度表达了其对“‘封杀’王老吉”一事的认可,“一个公众瞩目的企业行为、一条引人关注的帖子、一群高效有力的网络推手,以及最终引发的一个广受关注的社会新闻,这些重要因素都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可以说是一个网络公关的经典案例”。他们认为不仅强力帮助加多宝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还提升了消费者对王老吉品牌的忠诚度。

  7月下旬,记者登录该网络公司的新浪博客,其博客公告是这样一句话:“一切还没有结束,一切也不是结束的开始,它只是开始的结束!”

吵架吵出来的网络公关

  “‘王老吉封杀’事件对我们的影响是很大的,最近两个月,会有很多公司主动找上门来。”老H不肯透露自己的客户名字,但他说现在生意已越来越顺利了。

  相比老H面对记者时,在商业动机上的遮遮掩掩,一手捧红芙蓉姐姐、二月丫头的陈墨则坦率了许多,他多次在各种场合说3年赚1000万是自己的目标。

  陈墨的公司叫“陈墨网络营销顾问有限公司”,主要为企业提供网络公关。按照他的说法,开业至今一直在盈利。“芙蓉姐姐是互联网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现在我的客户对象主要是企业级客户。”陈墨认为,尽管对企业的网络公关手法上和推出一个网络红人类似,但如果成天做芙蓉姐姐的话,也就无法完成自己心中的“宏伟目标”。因此,最重要的是找几个500强客户而不是做几个芙蓉姐姐。

  对于公司的未来,许多网络公关公司都满怀信心。“我们从来不主动去找客户,而是客户来找我们。”陈墨说,1个月就有将近30家企业在咨询,签约的有3、4家。不过,他并不愿意透露他签一份合约从企业获得的利益,只是表示很“乐观”。

  “目前很多企业都是依靠主观认知付费,并没有一个行业收费标准。”老H说。网络公关真正开始发展是在2006年论坛营销比较受关注的时候,“从那时开始,很多相关的人开始转做网络公关。”

  但由于网络的表达与发布方式都与传统公关有很大不同,这种公关的“玩法”与以前也有很大不同。

  一是渠道的不同,各大论坛仍然是网络公关最主要的阵地, “网络公关公司一般在各大论坛都布有线人,包括版主以及各大知名写手。”版主和各大知名写手的“意见”对网民来说很重要,对网络公司而言同样很重要,因此要花时间和金钱去争取。“一万个网民也抵不上一个徐静蕾的意见。”

  另外,即时通讯、个人博客、搜索引擎、视频网站等几乎所有网络渠道都遍布网络公关的线民。

  老H说,争议性才是潜力贴的表现,这样可以让帖子能有足够多的“板砖”。 但找到争议点的同时,也不能对企业有品牌形象上的伤害,所以这是很考验网络公关策划者功力的。

  在老H看来,人最喜欢看的是热闹,最热闹的事情莫过于吵架甚至打架。而在不断争吵和论战中,往往有无数看客加入其中。因此,网络公关最主要的不是回应网民什么,一千万的发布不如一千万的点击,一千万的点击不如一千万网民的参与讨论,这才是做网络公关最重要的一点。

  鲜花背后是地雷

  “这对我们的确有吸引力。”某企业市场部经理说,一家网络公关正在游说自己,他们有各种可以帮助公司在网上短时间内就“出名”的办法,并且价格不贵。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IT企业正越来越看重网络公关,并且把它看成未来宣传重要自己的重要渠道和方式。杀毒巨头卡巴斯基的粉丝聚集地卡饭网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在今年5月,当卡巴斯基高层来中国做演讲时,一批卡饭自主地蜂拥而至为其呐喊助威。

  在中国手机市场领先地位的诺基亚也投入了一笔钱在博客网上建立博客组群,这些博客讨论的都是关于手机的问题。这些博客的意见甚至成为许多网民购买手机的重要参考。

  但网络公关在给企业带来鲜花的同时,一旦对话题监控和引导稍有不力,就却容易埋下地雷。对于隐藏在网络背后的公关推广行为,一旦底线超过了网民的承受底线,其鲜花就变成了地雷。

  在2006年,网络公关的丑闻一度笼罩着排在财富500强前列的沃尔玛。沃尔玛投资了数百万美元给一些颇有影响力的购物博客,这些博客发表了诸多对沃尔玛购物的诸多见解和分析,为沃尔玛在购物者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但好景不长,沃尔玛的网络公关行为被媒体披露,之后造成了一大批购物者的一致拒购,然后迅速引发了媒体和网络的声讨,品牌形象造成巨大损害的沃尔玛不得不公开道歉。

  在其他地区,网络公关越来越多的遭到了一些网民和互联网公司的集体抵制。维基百科公开宣称,不再允许公关人员输入内容,因为他们制造了大量有偏向和误导性的资料。“我认为公关公司在网络空间制造不客观的内容是不道德的行为,这样做只会给他们的客户带来耻辱。”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尔斯公开说。

  在《Second Life》(第二人生)中,“梦想土地”的居民也投票决定拒绝网络公关人员,因为“网络公关侵入了他们的土地,冒犯了居民的利益。”

  “请尊重事实。”一位互联网从业者试图告诫那些试图进行网上公关的公司,“别存在侥幸心理,别让炒作太恶俗,别让炒作越过了道德底线。”

  1、网络公关6大阵地

  论坛社区、即时通讯、个人博客、搜索引擎、视频网站、门户网站

  2、如何判断网络公关?

  老H说,最简单的判断手法是:短时间内在不同论坛、QQ群中出现了大量针对某个品牌或产品的文章,引起广泛争议迅速成为热门话题的,大多背后有网络公关在策划与包装。

from:电脑报 http://tech.sina.com.cn/i/2008-08-04/11382369690.shtml

曾李青口述腾讯成长史1:创业之初

1 1999年,深圳电信与赛格、特发联合投资的龙脉公司走到了尽头,作为龙脉市场部经理的曾李青遭遇了人生的最低谷,他思前想后,决定去找深圳电信局的局长许文艳,他想请许局帮他出主意,是回局里好,还是就此离开电信局下海,曾李青的困惑是回局里发展前途不大,离开又有些不舍得。许文艳帮曾李青拿定主意,以向单位交钱的方式停薪留职下海吧,许还向曾李青推荐了去找马化腾。
2 曾李青在此之前也认识马化腾。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桥梁——当时深圳电脑协会的会长丁阿姨。丁阿姨和许文艳关系很好,经常要深圳电信出人出场地出钱出资源支持他们搞活动,许文艳经常把曾李青派去。丁阿姨的丈夫和马化腾的父亲是同事,同为盐田港的高管,丁阿姨的女儿也是马化腾、张志东从中学到大学的同学,其中马化腾与丁的女儿属于青梅竹马的那种,大家经常开他们的玩笑,他们也很正经的相处了很长时间;丁阿姨的儿子大学一毕业后也加入腾讯,是腾讯的创业元老,12个个人股东之一;因此,马化腾和张志东也经常被丁阿姨拉来抓壮丁。所以,几个人关系很熟悉。
3 曾李青记得他们三个人第一次就公司成立的事情见面是他在深圳电信的那间小办公室里,他们简单的分了下工,马负责战略和产品,张志东负责技术,曾负责市场。曾李青现在的做投资的德讯公司办公室也在深圳电信对面,公司名叫dencent,和tencent只差一个字,当我和曾一起出电梯指着德讯公司的英文dencent是什么的意思的时候,曾李青笑言是有德之人居之。
4 腾讯是5个创始股东,马化腾、张志东、曾李青、许晨晔、陈一舟(原名陈惠龙,后改名叫陈一丹,这位大哥有趣,改了两回名字)不过,最开始是马化腾、张志东、曾李青3个全职。他们5个人凑了50万,其中马化腾出了23.75万,占了47.5%的股份,张志东出了10万块,占20%,曾李青出了6.25万,占了 12.5%的股份,其他两个人各出5万,各占10%。经过几次稀释,最后他们上市所持有的股份只有当初的1/4多的的样子;
5 曾李青负责运营,当时腾讯的运营其实是接活性质,到处找活,然后大家挽着袖子干活拿钱;曾李青否认了腾讯给盐田港接系统集成业务的说法,他的印象中没有。
6 QQ的由来是个巧合,最开始马化腾觉得这个东西可能能用在传呼上,之前马化腾在润讯也有类似的技术积累,张志东也觉得做这个东西不难,因此也觉得可以做。但当时公司没有足够的利润和现金来支撑这样一个项目,因此做运营的曾李青想到向电信要钱,曾李青利用他原来的关系去游说深圳电信,说服深圳电信出60万做个IM项目,这就是QQ 的由来。
7 QQ开发出来了后,曾李青又去找深圳之窗,说服他们给做推广,同时出服务器和带宽来给QQ,这样,基本是无中生有,腾讯就开始运做QQ这个项目 。
8 QQ起的很快,完全超出现有的几个创始人的预期,看着QQ起的这么好,几个创始人就开始有想法了,不想卖给深圳电信了,但不知道怎么回深圳电信。有一天,马化腾和张志东找到曾李青,问他能不能不卖,曾李青说没问题啊,过两天,深圳电信果然说不要QQ了,腾讯自己留着玩吧。
9 曾李青是这样和深圳电信说的,这个项目发展的不错,但前期费用远远不够,算下来要200万才够。曾李青深知电信的规矩,说了60万,那就是60万,多一分钱都没可能,不可能为一家公司改预算的。曾很轻松的就把这个事情办成了。
10 QQ 就这样从养子过继到门下,为了养这个饭量很大,成长很快的儿子,马化腾决定按比例扩充股份,把公司的总盘子从50万变成100万。曾李青在电信局收入不高,第一次入股的时候已经倾囊所有了,于是曾李青去找刘晓松借钱。刘晓松也是丁阿姨在电脑协会的壮丁之一,当时的刘晓松在做一家系统集成公司,很有钱,当曾李青说他会在什么时候还的时候,刘晓松大手一挥,还什么还啊,曾李青那瞬间觉得刘晓松是大老板来着。
11 刘晓松后来帮助腾讯引入IDG的投资,自己也是腾讯的12人股东之一,现在是A8公司的董事会主席,也是曾李青德讯公司的合伙人之一。他也是腾讯这个成长神话的直接受益者之一。

即便是重新凑了50万,对于用户快速增长,对服务器和带宽要求很高的QQ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腾讯必须想办法去拿钱,这个事情也落在曾李青的头上,更多的故事请关注我在老兵群WWW.laobingqun.com的文章。

from:http://linjun.techweb.com.cn/archives/2008/2008860048.shtml

浙江草根CEO触网 创造互联网的另一个世界

浙江商人用最传统的生意方式,创造出互联网的另一个世界

  二十多年前,在一没自然资源、二没外资的情况下,一批只有初中文化的浙商,凭借务实、团结及独到的生意头脑,硬是把浙江变成了一个市场生产大省。“温州模式”、浙江模式由此喧嚣一时,浙江也一跃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引领者。

  同样让人惊讶的是,在1990年代末新经济浪潮袭来之时,“传统的”浙商们同样显现了惊人的创造性与想象力。

  历史上,浙江经济的每一步跨越,都是由民间自发形成的,浙江经济的发展动力来源内部,来源于众多的微观浙江企业个体——那些既传统、又敢于冒险的浙商们。现在,《互联网周刊》发现,浙江的草根型CEO们,他们对新经济同样迸发出让人惊讶的热情:这里,没有“海归”,没有漂浮的“未来概念 ”,也没有“烧钱”的习惯……用传统的眼光来看,他们似乎有些“土得掉渣”,这是一群像“农民”一样的投资人,他们像传统商人一样的精打细算,他们住在破败、陈旧的写字楼里,但他们的商业嗅觉像鹰隼一样敏锐,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赚到钱的机会。

  在这里,互联网或者与传统经济相互融合,或者成为商人、农民手中便捷、实用的电子商务工具。浙江似乎创造了另一个“互联网”,一个与新浪、网易、搜狐,与炽热的web2.0们迥异的互联网世界……

  浙商们究竟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将传统的小商品生产、“中国制造”与时髦、多变的互联网商业对接?互联网如何成为浙江草根经济新的推动力和助推器?为了寻找答案,本刊记者深入到浙江杭州、温州、宁波、义乌、永康、金华等地,与各级政府官员、浙商、投资人士乃至基层的工人、农民面对面,探求浙江民营经济与新经济碰撞的适与不适、激情与梦想。互联网的另一个世界

  浙江的草根型CEO们,正在用最传统的方式在互联网上做着最“土”的生意。

  由于感冒,孙德良的声音有些沙哑,讲话时他故意把头别开,怕传染给别人。自从网盛科技作为第一支互联网股票在A股二板上市之后,他就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刚从北京赶回杭州,两天后又要飞去北京参加一个会议。

  从默默无闻到万众瞩目,孙德良仍有些不习惯,但也乐得借用媒体来替他做免费的“宣传”。作为一个年销售额6000万元上市公司的创始人和CEO,他的节俭近乎苛刻。到目前为止,他还是跟员工一起到食堂吃饭,上班坐公交,遇到急事才打车。“这个人很朴实,平时没什么兴趣和爱好,是个一心干事业的人。”中国包装网创始人龚经强这样评价。

  在浙江,在这个“小商品、大市场”的世界,却有一大批像孙德良这样迈着小步做大事的人。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互联网就意味着浮躁、娱乐、创新、时髦、烧钱以及火箭般的市值增长和降落。但浙江这批草根型的CEO们,正在用最传统的方式在互联网上做着最“土”的生意。这群人以及他们的生意就像是互联网的另一个世界。

  草根CEO

  如果说草根是浙商的一个特征,那么在互联网上也不例外。丁磊、陈天桥、江南春、马化腾、马云……这些出身浙江的互联网大腕们,没有一个人留过洋,却几乎支撑起了中国互联网的大半壁江山。

  “做互联网要真正了解中国的国情、中国的文化。你虽然有留洋的背景,但是不了解中国,你到这来跟我们竞争,你有弱势。”孙德良对《互联网周刊》说。对于那些在各自领域里颇有名气,却不为互联网业同行熟知的行业网站们而言,这种草根性更加明显。他们自身形成了一个圈子,里面的人多少都有些关联。

  程素华带着他的三四十号人挤在杭州的一个居民小区里办公。这是一座三层结构的跃层,他的总裁办公室在顶层,一间十平米左右的屋子。程素华本是孙德良在创业之前的同事。1997年,在原来的互联网公司倒闭了之后,他俩和另外一个朋友一起创建了现在的中国化工网。而在网盛科技上市之前,由于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意见不同,作为第二大股东的程素华便将股份如数卖给了孙德良,拿着几千万元再次去创业了。

  2004年,他全资组建了中华机械网——现在是浙江机械行业里数一数二的网站,目前大概有40多万注册会员,年收入几百万元左右,未曾拿过任何第三方的投资。程素华在局促的办公间里挪动着椅子,笑着对《互联网周刊》记者说:“我们曾经也有一百多号人,在一个写字楼里面办公,但是感觉这样花钱太快了。”

  拥有千万元资产的程素华,在计算钱的问题上却格外仔细。他说,等团队调整完毕之后,就会再回到写字楼去办公。而事实上,他在杭州的繁华地段拥有一层自主产权的写字楼,却把它租给了别人。

  这些公司的发展大都没有借助任何外力,花的都是自己的钱,因此他们格外谨慎。孙德良与程素华的简朴并不是个例。在2003年就已实现了盈利的全球纺织网,办公环境也可以用简陋来形容。CEO丁建军在一个由木板隔起的顶楼上办公。他的办公室很大,但几乎没做什么装潢。丁建军的心思也并不在这个上面。年初刚刚成为公司大股东的他,准备重新整顿公司团队,以求在现有业务上做出突破。

  双童的网络传奇

  浙江的行业网站现已过千,大约占据中国总数的60%~70%。它们涵盖的范围和领域非常广泛。浙江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密集型的行业网站,与本地经济形态密切相关。浙江的企业中99%为中小企业,数目超过了100万家。浙江人善于在市场中寻找发展的机会,以小和量取胜,相互间协作精神极强,从而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服装、纺织、机械、五金、塑料和化工等多种产业集群,外向型经济特征十分明显。

  汽车驶进义乌,一栋栋厂房林立。著名的浪莎袜业的厂区,在周围那些新企业的厂房掩映下,竟也显出了几分陈旧。在北苑工业区,袜业、工艺品、吸塑厂……到处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义乌双童吸管公司的董事长楼仲平,几天前刚搬进了新办公楼,院子里还有几处未完的工地。坐在他宽大而气派的办公间里,楼仲平向《互联网周刊》介绍了他依靠网络致富的一段故事。

  尽管文化程度不算高,但楼仲平思维敏捷,讲话很有条理。与其他义乌当地的老板不同,他不会打牌、打麻将,也没有其他爱好,却对电脑和网络情有独钟。在他的工厂里,车间主任以上的管理者都配备了电脑,信息化程度较高。

  中国的吸管业几乎被义乌垄断了。楼仲平从1994年开始从事这一行当,到了1997年时双童还处于较小规模,跟当地的几百家吸管厂一样,只有4台机器,两间民房。但楼仲平没有像别人一样,前店后厂式地在小商品城里练摊,而是想到了用网络做营销。这一年,国内还没有成形的B2B公司,他就通过雅虎的联盟推广广告来刊登信息,发展外贸。亚洲金融危机到来时,大批的吸管厂倒下了,而楼仲平却因为做外贸积累了一些资金和优良客户,活了下来。

  到了2002年时,外贸已经占据了双童吸管100%的业务份额。这时,当地做吸管的工厂基本就剩下三四家,他趁机垄断了整个市场。但是,他觉得不能单腿走路,便开始在国内市场打自己的品牌,并采用阿里巴巴作为他的国内外推广平台。楼仲平每年在阿里巴巴上投入的钱大概有十万元,但回报却不止这些。他现在每年的产值已接近两亿元。

  自从采用了网络营销方式,双童吸管厂实现了不出差办公,由于这一行业的客户分散,如果出差拉单的话企业吃不消。“现在我的业务员单纯多了,不用油腔滑调,也不用四处拉关系。他们要做的就是收邮件、打电话、发传真。”楼仲平说。

  吸管属于家庭日用品,针对性和专业性不强。类似的传统产业要拓展市场、发展生意,就要借助新的手段。阿里巴巴和网盛科技的诞生并不是出于偶然,很多其他的行业网站正是在这样的基础和需求上诞生的。

  在永康,那里的五金工具生产业十分发达,一个村可能只生产一种螺丝,而其他村生产另一些配件。同样,宁波的轴承是很有名的。“一个机床公司不可能投入各种流水线去生产配件,有些东西是要拿出去加工的。这样,浙江的一些县和村就变成了大工厂。”程素华说,“对于行业网站而言,联系这些客户就非常方便。”

  每个行业网站都不是为了搞互联网而做互联网,他们所做的事情更多的是在为传统行业服务,是一种服务型的公司。如果用“鼠标+水泥”来形容它们,那么,水泥的成分要远多于鼠标。

  高速路上的手扶拖拉机

  “我们做的并不是电子商务。”丁建军说,“现在行业网站只是为大家提供了供销信息的平台,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网上交易,要在线下做很多事情,就像携程一样。”在他看来,环球纺织网更像是一家专为纺织行业服务的公司。丁建军本人是学纺织外贸专业出身的,对行业了解很深。

  一件事情改变了他对网站后续发展的思路。创立之初一天晚上11点多,丁建军还在单位加班,突然接到一个来自国外的电话,询问有没有阻燃纤维卖。对方问,“我没有注册,也没有付费,你是否可以帮我找几个这方面的供应商?”在丁建军告诉他是免费的服务之后,老外还主动要给他提供佣金。类似的事情让他意识到,其实完全可以从采购方赚取服务费用。在他的网站上,经常会有面料采购方委托他们来找供应商。“只要做到足够精和专,就可以赚这些服务费。 ”但是,丁建军也承认这一难度还是很大,因为纺织涵盖的范围太广了,他打算先从几个熟悉的领域入手。

  在浙江,超过一半的行业网站都是盈利的,而且几乎是从创办就开始盈利。但他们的生意模式却并不新鲜,基本都是会员+广告;网站也没有很多技术含量,实现门槛很低。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将此总结为,触网的浙商都是在“用做传统行业的劲头来对待互联网,用开手扶拖拉机的心态来开汽车 ”,不喜欢玩概念,只会踏踏实实地做事。

  “跟现在80后创业的人不一样,我在创业时都已经30多岁了,因此十分谨慎。”中香网创始人、董事长蒋伟华说,创建网站的事情前前后后思考了好几年,酝酿了很久,做了充分准备,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终于在2004年10月正式上线。

  他当时只投入了10万元,惟一的员工是一个实习的小姑娘,负责做页面、接电话。“当时很多人都笑我的网站很土,就是几个静态页面。”在香料行业做了很多年积累下的客户和经验就是他全部的资本。在网站做好之后,蒋伟华并没有急于运营,而是做了很多准备——在其他网站做了很多链接,并在搜索引擎方面做了一些排名上的投入,“在正式运营的当天,就接到了一笔订单。”现在回想起来,蒋伟华仍是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

  由于香料行业的产地分散、没有自主品牌等特性,中香网逐渐摸索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行业网站的路。他公司的20个员工中,“每个人的专业都不同,都是能够独挡一面的专家”。他们负责摸清采购商的需求,与之签订合同,等对方资金到位后,再去向供应商提货,并贴上中香自己的品牌发给供应商。中香网自己拥有一个五六百平方米的仓库,与银行和物流公司都有合作。它算得上是一个真正实现了在线交易的B2B电子商务公司。去年中香网已实现收入 1000万元左右,蒋伟华预计其今年的营收大概在3000~5000万元左右。

  龚经强在创办中国包装网时,并不是白手起家,已在包装行业小有名气。他在1989年就进入了包装行业。1990年,他发明了一项能快速胶黏、又无毒无味的淀粉胶黏剂,获取了两项专利,并成为浙江省重点攻关项目。紧接着,龚经强下海成立了“龚式黏合剂”加工厂,每年产值千余万元,现交由他的夫人管理。

  龚经强的爱好颇广。他把玩着桌上的一个明代古董说:“当年我搞互联网时,很多人都不理解。”那时,他30多岁,资产过亿。做行业网站对他而言,是一件既好玩又实际的事情,因为“互联网行业其实在成本方面比传统行业具有优势”,能够帮助他把主业做大。1999年,龚经强在孙德良的帮助下成立了中国包装网,二人的交情也一直延续至今。该网站从2002年便实现盈利,去年销售收入已达900万元。

  其实如果把眼光放大到整个长三角地区,会发现更多同类型的互联网公司。比如,位于南京的中国制造网,已在外贸行业内闯荡了11年,从焦点科技公司做技术起家,从事综合类外贸B2B电子商务业务已8年的时间,目前的注册会员人数已经达到100万,其中海外会员过半;而用以衡量实际营收的收费会员数也已近万人。这样的规模在外贸类B2B电子商务平台当中,实力已不可小觑。中国制造网总裁沈锦华对《互联网周刊》讲解其业务模式时,一直站在传统产业和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是他早已养成的服务习惯。

  江浙资本触网

  另一些浙商没有亲自去搞互联网,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切入中国互联网的巨大商机。

  被誉为“民间天使投资第一人”的刘晓人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1983年,17岁的刘晓人从临安昌化的老家走出来,拿着500元开始了工艺品生意,刻鸡血石、做根雕,走街串巷卖这些工艺品,左手上留下了伤痕累累的见证。后来,他又做起了饭馆、茶楼生意。依靠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精明的头脑,刘晓人在传统行业积攒起了一笔财富之后,又做起了投资生意。

  几个信任他的朋友一直跟着他做投资,开始只是投资入股一些传统行业的小工厂,渐渐地他把目光移到了互联网上。两年前,他在几个互联网小项目上尝到了快速、近100%的回报后,激起了他投资互联网的极大兴趣。互联网再次唤起了刘晓人的理想,“这就是我的第二次创业”。去年,他组建的红鼎创投正式宣布进军互联网。

  目前,中国的风险投资人大都拥有海外背景,受过专业而资深的教育。很多人不禁要问,刘晓人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土”商人,怎么能玩得转?刘晓人不懂互联网,但在这个中年人身上,展现了像年轻人一样旺盛的求知欲和接受力。他每天都要阅读很多名人的博客,看人家读些什么书。他在拼命补充专业知识,慢慢向这个圈子靠拢。

  “我投资就是看团队。”在刘晓人参股的一家位于杭州清河坊的茶楼里,他一边饮茶,一边对本刊的记者说。多年从商,广结朋友,使他善于判断一个团队的优劣。“我要看他在哪所学校,学什么专业,为人如何。”他用的都是一些土办法。由清华大学的几个学生搞起的Web2.0网站蚂蚁社区,是红鼎正式投资的第一个项目。务实的刘晓人认为,与实际商务多关联、为百姓生活办实事的互联网在未来最有前景。

  刘晓人在新浪上开了名人博客。他敲字很慢,每发一个帖子都要查半天字典。和义乌的楼仲平一样,你在听他们讲述一些道理时,都不会意识到他们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土老板。他们的思维非但不保守,反而比一般人更跟得上社会的发展。

  把眼光投向互联网的传统浙商,并不只刘晓人一人。商业嗅觉一向敏锐的温州和宁波商人,纷纷开始筹建创业投资基金。林阿信与刘晓人一样,也是在传统行业打拼了多年的企业家。他是温州“炒房团”中最有名气的“炒房”大王。18岁开始创业,从小商贩做成了包装机械公司。去年,他和刘晓人一样投入了三千万元正式成立了创投公司,落户上海徐家汇。温州人的民间资本近三千亿元。房地产、煤矿、棉花、石油……前些年,温州商人拿着花不完的钱把他们认为有商机的东西都炒过了一遍,现在他们的目光紧盯向互联网。“温州的民间资本即使有百分之一转化为风险投资,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林阿信说。

  在宁波,当地知名的房地产公司浙江天德控股,也开始转战互联网。其名下成立的创投公司,最近用1000万元对一个名为职友集的网站进行了首轮融资,后者是一家做职位招聘专业搜索的Web2.0公司。本次融资完成后,天德控股将有一人进入职友集董事会。这家公司还在寻觅更多“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的小规模创业公司”。

  红杉资本中国首席合伙人沈南鹏认为,面向互联网和高科技领域的这些浙江民间创投对产业而言是一个积极信号,“私人资本走向这个领域,将会大大刺激创业投资市场的发展”。继“炒房团”后,有人用“炒网团”来形容这股资本势力,越来越多的浙商开始关注互联网,他们最终究竟会如何影响和改变这个产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悬念。

  一位省长的互联网实验

  茅临生为浙江农民搭建了一个简单、实用的“网上社会”,电子商务对农民不再遥不可及。

  农民周进良坐在他的办公间里,在电脑前收发电子邮件。在使用了浙江省农业厅的公益项目“农民信箱”,以及一款向网上自动发布信息的软件后,他就再也没出去跑过生意,只是坐在家里等网上订单和电话,“每天就有好几个”。

  此时正值3月下旬,窗外,田地里的油菜花已经开了,却没有连成整片—这几年,像周进良这样有头脑的农民,都开始根据市场需求有选择地种养,不再像以前那样只种些传统作物。

  周进良办的是一个野鸭养殖加工厂,拥有4层的加工厂房,联结订单养殖户500户,年销售额近两千万元。在浙江省海盐县当地,他算是个人物,不仅是因为他的富裕,还因为他是当地第一个使用互联网来做生意的农民。

  SOHO办公的野鸭王

  1999年,周进良开始了养殖生意,先后养过蜗牛、蚯蚓和野鸭等多个品种,主要供给附近地区的饭店。那时正值互联网萌发,他尝试着“弄 ”了一个网站,把产品信息放到上面。但是,让他感到失望的是,访问这个网站的人非常少,收效甚微。2000年左右,周进良在当时还免费的阿里巴巴网站上收到了第一笔订单,一个来自福州的买家要5000只苗鸭。周进良乐坏了,这是他第一次把生意做到外省去。

  接下来的几年,他淘汰了以前的几个养殖品种,专做野鸭生意,并逐渐把重心从养殖转移到加工上来,使得产品更适宜远途运输。为了使产品更具有竞争力,周进良还申请了绿色食品认证,但是这一认证对饲料的要求极高。他只得四处向人打听绿色饲料卖家。

  2005年,浙江省政府开始大力推广农民信箱,曾经在互联网上尝到过甜头的周进良,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在农民信箱中,每个农民都可以按实名制申请账号和密码,与其他农民互通电子邮件,甚至还可以直接给各级机构主管发送邮件。由于一些农民不会上网,该信箱还与手机进行了绑定,农民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来接收信息。更为重要的是,该信箱网站上还具有一个供求信息平台,并对外部开放。

  周进良发现“这是个好东西”。几乎没费什么力气,他便在农民信箱的供求信息平台上找到了无公害饲料的卖家,“我要什么饲料就直接发信给他们,他们手机上一下就收到了”。他还把野鸭产品信息刊登在这个平台上,并配合一款名叫“商务快车”的信息发布软件,将介绍和页面地址作为广告发布到大小门户网站上。周进良得意地说,通过这种方式,他已把野鸭产品最远卖到了沈阳。

  到现在为止,周进良的企业没有任何供销人员,订单全部来自网上。有了互联网之后,他把精力全部放在了生产方面。他的整座办公楼几乎没做什么装修,位于二楼的加工间却十分现代化。为实现绿色认证,他马上还要购买一套自动屠宰设备。短短几年间,这个曾蹲在田间对着月光浇棉花的青年,已通过互联网和自己的勤劳,把惆怅换做了一番事业。

  精通互联网的省长

  茅临生并不认识周进良,但他却帮助了无数个周进良。

  在这位浙江省副省长稍显简陋的办公间里,他兴致勃勃地给《互联网周刊》的记者演示了“浙江农民信箱”(www.zjnm.cn)的诸多功能,甚至还谈到摩尔定律、Web2.0和电子商务等许多领域的发展趋势。

  茅临生对电脑和互联网的深入理解令人惊讶。这不仅在同级别的政府官员中屈指可数,就是在他的同龄人中也是不多见的。据他身边工作人员介绍,茅临生每天都要亲自查阅和回复来自下级和农民的电子邮件,并花费一定的时间了解最新的网络资讯。

  2005年9月22日,茅临生主张推广的公益项目“农民信箱”正式付诸使用。这是他在2004年由杭州市市长升任为浙江省主管农业和科技的副省长后,就一直在构思的事情。

  浙江人的务实性在身为官员的茅临生身上有着体现。与某些政府网站“走走形式”不同,茅临生说,“我不追求什么点击率,而只是要让它真正被用起来,让农民感到实用。”依据多年跟农民接触的经验,他亲自搭建了系统的初始功能框架。

  参与此项目的浙江省农业厅信息产业处副处长戴守勤说,他为此没少在茅省长的办公室里吃盒饭。有了基本框架后,茅临生还多次派人下去走访农民的需求,充实整个系统功能。“农民都是很实际的,如果没有效果,他们就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茅临生说。

  茅临生充分利用行政职能,通过在省、市、县、乡、村层层设立联络站点和联系人,用网下的实际行政管理把网上的项目推广出去。农民使用实名注册,并经过审批,确保了平台的真实性和诚信度。“农民信箱”的点对点、点对群发送功能,大大提升了政府办公的透明度和效率,同时还为农民提供了实用的供求信息平台。

  “农民网上社会”

  “其实很多农民都不会使用电脑,甚至连怎么开机也不会。”湖州市杨墩村团支部书记沈国民是该村的信息员,他经常要帮助农民在网上查看和发布信息,“我们村几乎每户农民都有手机,他们通过短信也能接收信息。”

  事实证明,这个“农民网上社会”的愿望并不是一纸空谈。原本设定2008年注册用户突破100万的目标,现在就已经超过了140万。很多农民在这个信箱上尝到了甜头。茅临生每次从农民那里收到反馈的电子邮件都十分欣喜,并亲自回信给对方。

  去年6月,在杨梅熟透了的季节,浙江的许多杨梅种植户却非常焦急。由于杨梅的保鲜期只有短短的几天,如果没有按期卖出,将会造成很大损失。茅临生要求在农民信箱上举办“六月杨梅红”专场,效果非常好。黄岩永宁果业合作社董事长彭加英,试着在“农民信箱”的供求平台上发布了一条信息,没想到短短几天之内,前来洽谈杨梅业务的就达到了25人次,成交了黑炭梅5吨,净盈利1.3万元。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农民信箱”只是农民走向互联网的“孵化器”。“将来,他们还可以用一些商业网站把生意做得更大。”在茅临生的设想中,这个平台还要让更多浙江以外的人来使用,因为很多产品是跨地域的,可以帮浙江农民“把柑橘卖到北方去,并从新疆买来最便宜的原料”。

  发现互联网“放大器”

  茅临生为什么如此钟爱和了解互联网?这个故事还要从八年前说起。

  “我做梦都想富,就是不知道怎么富。”1998年,茅临生担任衢州市委书记在农村调研时,一位农民这样对他说。这出乎茅临生的意料。他原本以为,农民最缺的是资金,贷不到款才是最大的问题,但没想到,他下乡走访的许多农民都提到了同一个问题——最缺的是信息和技术。

  那一年,统战部部长带了一批农业专家来到衢州,茅临生把专家所在招待所的电话公布给农民,结果由于打电话来咨询的人太多,这些专家都忙到很晚。见此状,茅临生提议在隔天下午专门组织一个现场答疑会,听到消息的农民蜂拥而至,问了专家很多问题。

  农民对信息的渴求让茅临生颇为触动。于是他想出了办一个“农技110”的主意,让农民有不懂的就打电话咨询。后来,他还为农民办了一份农技信息报纸“农家乐”。一次,报纸上登出了一个“把佛手嫁接在橘树上”的消息,有很多农民把报纸剪下来向专家咨询具体做法。

  但报纸上的信息不易保存。两个月后,茅临生在陆续尝试了电视、电话、报纸等传播手段后,不由得想到了当时刚刚兴起的互联网,于是办了“ 农技110”网站。那时,茅临生几乎满脑袋装的都是如何帮助农民找到更多供求信息的事情。他在网上发了一条帖子,请教别人用什么方法能够帮助农民把农副产品卖出去、如何能吸引更多的人到风景秀丽的衢州去旅游、怎样帮助当地吸引更多的来料加工生意。很快,他就收到了很多热心人的邮件,出了很多主意,给了他一些网站的链接。

  对于具体帮助农民选取哪个网站,茅临生很慎重。他亲自组织下属在四十多家网站上做实验,在一个周五的早上八点同时发布一批农产品供求信息出去,最后,阿里巴巴凭借最多的询盘数目,走进了他的视线。

  在阿里巴巴还不知情的情况下,茅临生已经开始推荐农民使用这个网站了。那段时间,一些敢于尝试的农民真的通过网站卖出了家禽、卖出了水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那时阿里巴巴还不知道,看到许多卖农副产品的信息感到很奇怪,有一次竟把它误当作垃圾内容删掉。”茅临生笑着回忆起初次跟阿里巴巴打交道的那段时光。

  在衢州对互联网的接触,让茅临生对互联网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2年,茅临生担任杭州市市长一职。那时,很多市民反映,“12345”市长公开电话总是打不进去。于是,茅临生推动开发了“12345,短信找政府”,使“12345”电话增加了短信功能。为了更好地实施电子政务,执政为民,茅临生搞起了市民信箱,政府直接发信息服务到市民,让市民直接发电子邮件给市政府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杭州开发了全国第一个市民邮箱之后,许多城市也纷纷效仿。

  2003年非典的艰难时期,杭州市旅游、宾馆、餐饮等服务行业都受到了打击,外贸经营者进出国门困难,业务受阻。于是,茅临生号召中小企业上网做生意。2003年4月30日,他亲自到阿里巴巴进行调研考察。因为阿里巴巴从广州出差回来的员工怀疑得了非典,他还自动将自己隔离了一周。这期间,茅临生在写给马云的那封著名的电子邮件中提到,“看到全球的外贸企业通过网络运作,订单像雪片似的飞来。加上其他电子商务企业的调研,这也进一步印证了我的想法:在非典时期,人可以不见面,但生意可以照做,这个媒介就是网络,就是信息化的手段。”

  目前,茅临生正在把“农民信箱”的成功经验复制到科研领域去,推出“科技信箱”,让隐藏在幕后的科技力量和科研成果被广大企业认知、采用,使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中介机构、企业和政府加强沟通,降低交易成本,解决信息的不对称问题。“互联网可以延长你的手臂,放大你的功率。”茅临生相信,互联网还有很多潜力等待挖掘。

  旧经济,新经济:浙商的勇敢者游戏

  电子商务没有在中国的政治中心北京或最大的商业城市上海获得生机,而是出现在了私人资本最为活跃、中小企业遍地开花的江浙地区及珠三角,这是互联网逻辑的真实体现。

  文/吴晓波

  1999年,在国家外经贸部搞网站的马云决定回到杭州重新创业。他创办了一家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的网站阿里巴巴,在给新创办网站设计定位时,他用了一个看上去有点土气的概念—中国网上最大的专业市场”,浙江在当时有“市场大省”的美誉,马云的定位显然是想贴着这股力量走。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应该是他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决定之一。就在他以区区50万元开办网站的时候,北京的郭凡生已经成立了慧聪研究院,还正在跟IDG洽谈引入风险投资的事宜。如今,阿里巴巴与慧聪在电子商务市场上的份额相差甚巨,在各种原因中,地缘的远近应该是最重要的一个。

  阿里巴巴在浙江之所以如鱼得水,是因为这里有中国最庞大的从事外贸业务的中小企业集群。购销资讯的匡缺、产购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国际业务和转口贸易的成本偏高、中介过多,都是一些十分实际的公司难题,阿里巴巴的出现显然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浙江商人向来以精明和不见兔子不撒鹰著称,当互联网能够为他们提供实际的利益和效率的时候,没有人会拒绝这个陌生的新事物。

  在研究中国早期互联网成长史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些早起的冒险家们在一开始都把注意力放到了两个方面,一是像做商人的生意,张树新的瀛海威和王峻涛的8848网站都是想针对企业做电子商务,张朝阳在创办爱特信公司的时候,第一个项目是建了一个“中国工商网”,二是都想跟政府合作来开发互联网业务,马云在创办阿里巴巴之前一直在跟杭州电信以及北京的外经贸部搞合作,从国外回来创办亚信的田溯宁和丁健从一开始就跟中国电信纠缠在一起。然而,这些创业者很快发现,互联网真正的精神不是金钱和权力,它属于草根,它的灵魂是自由。电子商务没有在中国的政治中心北京或最大的商业城市上海获得生机,而是出现在了私人资本最为活跃、中小企业遍地开花的江浙地区及珠三角,这实在是互联网逻辑的真实体现。

  正如亚当·斯密所指出的,经济活动的起源来自于交易,而所有交易成本的高低都与信息的获取成本以及交易达成的运输成本有关。因此,在人类历史上,蒸汽机的发明诱发了火车和铁路的出现,这使得人类经济活动的半径大大地扩大,运输路途超过了以往所有的想象,在这项技术的催生下,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随后,电话的发明让信息的沟通完全改变了方式,大西洋海底电缆的建成,让欧洲和北美洲大陆连成一体,世界第一次成为了一个“地球村”。互联网的出现,掀起了阿尔文·托夫勒所谓的“第三次浪潮”,它让信息的流通再一次重新洗牌,一切旧有的游戏规则都烟消云散了。对于中国这样的后发展中国家,互联网的意义更在于它让这个国家的企业有机会将商品以最直接的方式出现在终端客户面前,而“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也因此逼现无遗。至今没有统计数据表明,电子商务对浙江传统产业的直接效益有多大,不过从阿里巴巴、网盛等公司的兴旺可以想见其空间之巨大。

  从来没有一项发明,像互联网这样,对企业的行为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它不但改变了商业交易的流程与规则,还对内部管理和效率的提高带来了转机。据称,浙江一直是各种网络软件商品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这里的企业家已经从互联网经济中尝到了利益和看到了无限的可能。

  从现在的态势看,互联网在浙江发生的奇迹还将延续下去,而一股最大的势力是,很多传统产业的公司将可能直接进入到BtoC的领域。日前,我接触到一家叫九钻网的电子商务公司,它在网上零售钻石,由于没有了昂贵的店铺成本,其价格竟比传统珠宝店要便宜三成以上,而一个更为新奇的区别是,九钻网的钻戒是裸钻和戒托分开销售的,消费者有了完全不同的购物体验。九钻网创业一年多,目前已成为国内销量最大的钻石专业网站,而据了解,这家网站的投资者之一便是浙江的一家珠宝零售企业。

  世界还在混沌和衍变中。

from:互联网周刊 http://news.chinaventure.com.cn/3/20080805/18151.shtml

2008年8月4日星期一

【专访】珂兰钻石网创始人郭峰:再战钻石B2C

创业邦记者 方平潮 地点:创业邦视频访谈室 预约访谈:pingchao.fang@cyzone.cn

编者的话:郭峰珂兰钻石网创始人,曾是莎啦啦鲜花网主要创始人之一,并带领莎啦啦鲜花网获得成功。2008年7月,创立不到一年的珂兰钻石网获得A轮3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这也是获得投资以后,郭峰首次接受的媒体专访。在本次专访中,您将会了解到钻石销售市场的现状以及行业发展、竞争情况,也将了解到珂兰短期内获得风险投资的幕后故事。

 郭峰的精彩观点:

我们是05年年末开始接触钻石销售,后来通过一些数据发现钻石呈现出一种井喷的状态,从零开始到月收入一两百万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觉得机会可能出现了。

从我调查的结果来看,传统珠宝的销售是成本价的六到七倍已经算是很仁慈了,一般高的可能达到10倍。我觉得互联网有机会打破这种垄断,值得去做。

根据我们的调查,98%结婚的人都会去买结婚戒指。就拿北京市来说,每年有20万左右的人结婚,也就意味着北京市要至少消费掉20万支结婚戒指。

  我的团队成员包括我在内的管理人员,到现在为止跟我们都是分享一个理念:公司不挣钱个人不发工资。我觉得就这种决心推着公司往前走,因为大家都看好未来的收益。

本文导读(可直接进入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1、在线钻石行业现状:市场将出现井喷

2、目前竞争情况:钻石小鸟、九钻、千禧、珂兰钻石等都有不同的战略方式

3、珂兰钻石网获得投资的根本原因

4、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刚刚起步,市场空间很大

5、珂兰钻石网团队运营情况及郭峰创业心得

以下是访谈实录:

  郭峰:钻石销售将井喷

  创业邦:简单地介绍一下您自己和珂兰钻石网。

  郭峰:珂兰钻石公司07年10月正式成立,立足于钻石零售和钻石在线销售。目前公司的发展已经累积了数万的会员,在北京西单有自己线下的实体店作为我们的客户和会员进行体验消费的场所。

  创业邦:在线钻石从99年到现在差不多10年的时间(美国bluenile成立于99年,目前已上市),市场增长的特别快。国内到现在可能也就两三年的时间,九钻、小鸟钻石以及你们都获得了风险投资,这个市场目前的状况是什么样子的?

  郭峰:钻石这个行业在国外有数百年的历史,目前国际上消费类钻石网站非常多,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珠宝类网站最出名的是“蓝色尼罗河”,年销售额达到了4.5亿美元,占据了在线珠宝市场的10%左右。占传统销售额的0.5%到1%这样的规模。反推过来我们可以算美国的传统珠宝及在线销售差不多有 600亿的规模。

  国内是从98、99年末才开始实行白钻的销售,那个时候刚好有一个DTC的广告推广: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大家才开始习惯接受钻石消费,习惯于在结婚的时候去买一个钻戒表达自己的爱情。我们是05年年末开始接触这个事情,后来通过一些数据我们发现钻石呈现出一种井喷的状态,从零开始到月收入一两百万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觉得机会可能出现了。

  从06年4、5月份开始深入调查这个行业,通过调查获得一些数据,发现这个行业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目前国内市场只有291亿人民币的市场规模(传统实体店+在线销售)。线上的业务06年和07年的数据加到一起可能才不到一个亿。

  创业邦:千禧之星其实也有一部分。

  郭峰:千禧是去年才拿风投,而且千禧是一家传统的钻石批发的一家公司,他有三家工厂,他真正接触互联网销售其实也就从今。我觉得现在来说是一个群雄割据,还没有领头羊,我相信大家都非常看好这个行业。

 郭峰:”家家”都有不同的经

  创业邦:其实从去年开始,我看投资机构也非常看好这个市场,包括千禧、九钻还有小鸟都拿到了风险投资,您也是刚成立没多久就拿到了风险投资。您与它们之间的区别有哪些?

  郭峰:目标都是一样的,但是用的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

  九钻可能更偏重于在人流量比较多的地方去开体验店和零售店这种模型,据我所知它现在已经开到七、八家的规模。

  51钻石走的是社区营销加展厅服务结合的模式,51的模式还是比较成功的,北京也有体验店,现在全国有4家店。最主要是做社区营销的深度挖掘和口碑营销的深度挖掘,再辅助展厅的服务来促成业务。

  千禧偏重于批发领域,他主要是自己的传统的制造业做得非常强,网络只是他的一个衍生品,当然他的背景资源和资本的资源非常雄厚,而且他们也是执行力很强的一个团队。

  我们的模型跟他们都不太一样。虽然我也有展厅,但是展厅的作用更多是给用户塑造一个信任感,但是实际上我们的成交大部分不来源于展厅这个渠道。我们是用这种BBC的方式来获取我们的初步会员数据,再通过这些会员数据发展出我们的忠实会员,再通过后期的二次营销、三次营销重复性地购买。

  创业邦:您说的BBC是B2B2C

  郭峰:中间的这个B是指大客户、渠道的意思。从现在的销售数据上来看,我们这几家的销售数据都相当接近了,都是在百万级的月销售额。

  对于这些前辈,珂兰也在向他们学习,他们身上有很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借鉴,我比较欣赏51钻石这种体验店的方法,九钻在资本运作上和实体店的管理上也确实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去借鉴。毫不夸张地说每次我出差到上海都去拜访他们的店。

  创业邦:网上钻石销售最大的竞争优势应该是低价。如果开这么多体验店的话,会不会把成本抬高?

  郭峰:这跟开体验店的人的想法有很大的关系,从我们的经验来看,体验店从成立到真正起步其实投20多万就可以了,费用不是太高。但是投入一个商场里面的体验店、专卖店成本会非常高,就是在西单、东单这些地方,每平方米每天的价格是在80人民币。我们这种体验店房租成本每平方米就4、5块钱,能省出大量的店租成本放到营销费用里来给用户做体验。

  最狠的还是在驻店的抽佣,传统珠宝在大的厂商里面进店销售,它的抽佣最高能到35%,也就是说一个消费者买1000块钱东西,中间有350块钱就交给商场了。

  从我调查的结果来看,传统的珠宝的销售是成本价一般高的可能达到10倍。我觉得互联网有机会打破这种垄断,值得去做。

  创业邦:那您现在以一半左右的价格销售(针对传统渠道),利润也非常高了?

  郭峰:肯定是要有一定的利润来支撑的,因为不可能赔钱做生意。做企业要先生存,先活下去是对社会最大的负责了。现在我们的策略点是,比传统渠道至少便宜一半,大家原来花一万块钱变成只要花五千块钱。

  创业邦:网上钻石销售刚刚开始起步,这么大的市场,会不会在未来的两三年之内会有很多企业一窝蜂地冒出来?再把价格摊平。

  郭峰:不是未来两三年,今年一定会有很多类似的。

  坦率地说我觉得这些公司活不过一年了,这个行业对资金和管理要求非常严,以至于我也就最近这半年才开始进入这个角色,后来发现里面的资金需求量简直不是个人和小企业能玩儿的。你要出很多的资金来购买这些产品、购买金、购买钻才能有效地降低成本。一个柜台就需要80万人民币,所以我特别不建议个人投资者和个人的创业者去做这方面的事情。

  如果在线钻石没有资本的支持的话,基本上没戏。

  郭峰:梦幻团队作支撑

  创业邦:为什么这么短的时间就有风投投资你们?与你之前做莎啦拉鲜花网攒下的人脉和口碑有一定的关系?

  郭峰:不排除这方面的原因。在我们还没有销售的时候,风投就跟我们开始接触了,因为风投对我们这个团队是认可的,他们知道我做的所有的事情,知道团队的背景,因为我们有能力把这个事情按照理想实现出来。当然我们也没有让投资者失望,现在的销售数据还是不错的。我认为一些中小创业者可能没有这么好的背景和资源,一开始就获得风投。如果是自有资金,我相信上千万也不会做这个事情,坦率地说这个钱对这个行业来说也就只够你一两个月的周转。

  创业邦:您现在获得资金的级别大概是多少?预计能周转多长时间?

  郭峰:第一轮三百万美元。

  周转时间要看发展和后面的计划。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布局第二轮的风投,投资者非常踊跃,现在已经有很多人都来找我。我们想,资金量再大一点儿不是什么坏事情,所以现在也正在积极准备和筹备这件事。

  创业邦:您目前的团队组成大部分还来源于莎啦啦鲜花网的那个团队?

  郭峰:之所以能获得投资人的看好和青睐,是建立在对整个行业看好的前提下的。另外投资人认可我们目前团队所代表的互联网销售的模式,通过对我们的观察和测试,也认可我们团队整体的运作能力,才会在初期的时候投入我们。好的项目首先要有好的团队。目前我们组成的运营团队里面,阵营非常豪华,基本上都是在本土互联网和传统珠宝销售里面摸爬滚打了若干年的成员,俗称土鳖团,这也是代表了目前互联网消费类市场里面的一个本土运营的趋势。简单浓缩下因素吧,1 务实 2 执行力 3 本地资源和人脉。

 郭峰:奢侈品消费刚起步

  创业邦:您现在在北京就开了一家体验店, 有没有计划在其他地方开?

  郭峰:计划在开,因为这个是根据我们用户的地点来定的,比如说用户投票觉得这个地方应该开,很多人,这个地方就开。目前几万个用户里面以大城市的居多,但是实际上现在也有一些很偏远的城市,甚至都叫不上名字的地区都有,你会很奇怪他怎么知道我们的。

  创业邦:您做了一些什么推广?

  郭峰:我认为现在互联网不是一个太好的推广途径,目前我们在互联网上的推广费用几乎为零,但是我们会观察,会找一些更好的方法来做这个市场。根据我们的调查,98%结婚的人都会去买结婚戒指,但是这个戒指有可能是钻的也有可能不是钻的,也有可能是黄金的。就拿北京市来说,每年有20万人结婚的情况,也就意味着北京市要至少消费掉20万支结婚婚戒。很恐怖的数据。

  创业邦:一般的价格是在多少?

  郭峰:根据我们的调查,北京市消费钻戒的新人花费的金额在5570元,因为有的人是买一支、有的人是买两支,有的人是买三支(订婚一只,结婚两只),平均下来新人在这上面花的钱是5570元,这个数是很准确,我们通过调查算出来的。

  创业邦:现在一克拉的钻戒大概多少钱?

  郭峰:这个问法很不专业。

  我经常看到有一个广告贴,一克拉钻戒只要两万元这种广告出来,我觉得这是偷换概念。它这个一克拉钻戒可能是SI的,可能是很差的颜色,很烂的切工,你肉眼就能看到瑕疵的钻石,实际上不能作为奢侈品来销售的。严格意义上,作为珠宝收藏品的一克拉钻戒的成本价格基本上都在四、五万人民币。

  创业邦:也就是说大部分新人消费的钻戒还是很小的。

  郭峰:对。目前我调查的结果是北京市婚钻里面销售比例最高的是30分和50分的,一克拉的很少。但是在上海很奇怪,一克拉的很多,每个城市数据是不一样的。在上海有一些女性的消费攀比心理比较重,北京可能更务实一些。

  创业邦:贵重的金属和贵重的物品,在网上的销售怎么样能够得到用户的认可?

  郭峰:其实一个女人一辈子不只消费一件珠宝,可能结婚钻戒是她人生消费的第一个珠宝。在国外,每个女性一辈子里面会消费6.9件珠宝,包括铂金、彩钻都有可能,在国内平均每人的消费件数是在2点几件,也就是说和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也是值得我们去挖掘的市场。

  现在都在想方设法让大家相信互联网的购买,体验店我认为是一个过渡产品,但是又必须要存在,因为体验店能有效地降低用户的疑惑度。

  创业邦:您的产品的质量跟传统的销售有没有区别?

  郭峰: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小姑娘到商场里去买戒指,去试那个指圈,试到最后没有合适的,销售员就会帮你现场改指圈。怎么改圈呢?一种是往大了扩,一种是往小了缩。往大了是用物理的办法撑开这个戒指,往小缩就是截断再焊接,不论是扩大还是缩小都会破坏戒指的力结构,长期佩戴石头可能就会脱落,里面夹杂气泡的情况下则很容易断裂。而互联网先天的优势在于互动性,用户在买这个东西的时候,已经把他的身体信息已经告诉我们了,根据他的信息我们来定制化生产。

  创业邦:现在售后服务是怎么规定的?

  郭峰:目前珂兰对外承诺是7天免费鉴赏,你拿到货后喜欢就留下,不喜欢退给我,30天无条件退换货。钻石类产品具备优势的是世界上只有这么一个编号的产品,独一无二。所有的数据都是在GIA或者相关检验机构能够公开查询到的。因此不存在质量和扯不清的情况。而且我们欢迎客户复检,提供任何官方检测点的联系方法。

  郭峰:”免费劳力”表决心

  创业邦:风险投资进来以后,对于你们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郭峰:融资后主要的改变就是做事情会更有底气一些,眼界会更宽一些。 投资人的进入也带来了更宽的视角看待问题,给我们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资源互补。我非常感谢目前我们的投资人。目前经营上投资人对我们的帮助很大,开拓了很多资源给我们使用,会让珂兰钻石网进入快速道的增长。

创业邦:你们的赢利模式、团队、理念等有何独到之处?

1 大方向不要出错,方向对了,基本上就没什么大问题

  2 执行力很重要,好项目坏团队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

  3 团队要让每个人知道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决策公开透明,群策群力。困难和幸福要和大家分享。

  4 这世界上没有优秀的理念,只有脚踏实地的结果。

  创业邦:分享一下您这十年创业中感触最深的一件事情。

  郭峰:感触最深的事情,我觉得支持你创业的不是说你的理想,我觉得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是你的团队和你下面的员工在推进往前做事情,你为了这些人负责任,为了给投资人负责任,你必须要往前跑,停不下来。坦率地说从2006年的时候我就特别想退出,特别想休息,但是回头看看,已经这么多人跟着我在做事情,不能因为我而让这个团队倒了,那么只能咬着牙在往下做,其实我觉得创业就就是:不放弃、坚持。

  感触最深的地事儿年年都有。举个例子,今年二月份我们销售额爆涨,那时投资者的钱还没有到帐,我们为了增长业务需要去采购产品,那个时候我的几个股东,包括我的团队成员特别让我感动,没有跟我商量就把自己所有的钱拿出来交给公司去备货,后来我们挺过了资金的难关,这是让我比较感动的一件事情。

  第二个感动的事就是我的团队成员包括我在内的管理人员,到现在为止跟我们都是分享一个理念:公司不挣钱个人不发工资。我觉得就这种决心,推着公司往前走,因为大家都看好未来的收益。

  当然,现在我们已经盈利了。但是实际上我们管理层还是不发工资,就是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其实已经不是为了生存的问题了,是为了发展,这些钱放在公司可以多买一克拉,可以多买一些黄金,可能多招聘一些员工。

  创业邦:是不是有股权、期权激励?

  郭峰:先有这个事情才有后面股权的事情。很多创业团队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变质了,风险投资到位之后,大家先想着给自己发50、60万年薪,挣点儿高工资再说。但是现在我们还好,我们团队到目前为止还是做事情的心态,这个很让我感动,以至于现在我要想休个假,基本上都不好意思。而且现在公司的员工在没有要求的情况下,基本上都是每个礼拜六天工作,因为大家知道我们距离前面的前辈差得很远,我们必须要追赶。

from:http://www.cyzone.cn/forum/39864_1_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