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1日星期一

产品设计体会(六四)——生命周期

1,"生命周期"轴线上用户群体的五个细分决定了我们在不同的产品周期设计产品的时候,需要考虑不同类型的用户,而不能自始至终采用一个思路来做。
2,或许可以理解为,一部分产品从出来到最后,经历了"吸引核心用户"->"口碑传播"->"产品通俗化"->"产品成熟,竞争惨烈"->"市场发力"->"没有必要发力"的过程。那么早期就要曲高和寡,反正知道的人也不多,就满足好他们就可以了,等到传播出去,就要兼顾这部分用户和后来的"不喜欢学习"的用户,再后来产品成熟,功能或者技术创新很难出头,那就要着力于配合市场策略。

Sent to you by lostfire via Google Reader:

产品与对应的市场用户都是有生命周期的,最佳状态就是彼此之间完美的配合。结合一个自己做过的产品,从起步到进入成熟期和衰退期,说说从头到尾的过程与体会。主体思路结合了《跨越鸿沟》一书,可惜还没有看过,它说了"生命周期"轴线上用户群体的五个细分,以及相应的产品特点:

Ø.创新者:新鲜感强,消费能力强,但是忠诚度不高,需要新鲜的东西不断刺激。这批人都有Geeker气质,乐于探索,这一点与产品设计人员比较像,所以做这种产品会让设计师比较兴奋,产品可以做的偏向"专家用户"。

Ø.早期追随者:观念比较新,但是需求目的性很强,需要迅速能够解决其问题的产品。他们是信息达人,可能很早就知道产品了,但不会盲目的试用,而是先从其他渠道了解到这个产品是干嘛的,反复验证,确认对自己有用以后才会尝试,好在这批人如果开始用了会比第一种人忠诚度高很多。

Ø.早期主流用户:产品的主流用户,是产生产品真正价值的用户群(《跨越鸿沟》谈的也就是从上一步到这一步的跨越)。这时候产品与前期要有很大的不同,需要面向主流的"一般用户"了,尽量做的简单,因为这帮人没工夫研究,产品需要迅速占领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

Ø.晚期主流用户:产品已经定型,这时候用户已经比较成熟,市场竞争已经比较激烈,仅仅通过功能竞争来获得用户已经不够,典型的市场和营销发力的时刻(也就是"微笑曲线"右半边上翘的嘴角)。这个阶段,如果做得好,那是一招鲜吃遍天的,相对的投入比较少,产出稳定。

Ø.落伍者:这个时候的用户已经是比较低value的用户了。产品也渐渐退出,市场也渐渐萎缩,新的一轮生命周期应该已经开始了。

对于产品部门来说,不管哪个阶段,都是要先明确抓哪部分市场与用户,再决定做什么样的产品来满足相应的需求;而对于市场部门来说,是先拿到产品,再次考虑去主打哪些市场与用户。这正好是一次轮回,需要两边互相帮助来找到更好的配合点。

有的时候一个产品已经做出来了,原先设想的那些用户不买单,我们也别急着去找哪些功能设计错了,怎么改产品,而不妨先换个角度想,有可能这玩意对另一块市场和用户正合适,也许真有"歪打正着"。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