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31日星期五

百度有啊前端技术初窥 zz & javaeye的一个产品细节

百度有啊开了,作为淘宝的一名深情前端开发工程师,打开百度有啊的第一件事是F12:

很典型的24列960栅格系统的两栏布局,很明显的YUI风格。注意主体的两栏布局又分成了两部分,两部分的结构是一样的。来看一下base.css:

[特.png]

layout部分完全照抄YUI的grids. 文件头的All rights reserved有点不厚道,至少应该说明下Inspired by YUI. 看最后一行的:after, 这种清除浮动的方式不用添加额外标签,今天正犹豫能否用于淘宝,百度有啊做了小白鼠,很不错。

来具体看一个小模块:

可以看出,dom结构是典型的YUI风格。有啊首页没有采用圆角,因此边框线加头部背景就搞定了。注意hd部分的

, 这里和Ext的方式类似,act是action的简称,里面放“更多、收缩、删除”等操作按钮,可扩展性很好。

走马观花看完HTML和CSS, 接下来我们来看下有啊的JS:

百度有啊自己构建了一套JavaScript库,这份魄力相当大气,很佩服。看下细节core.js


[特.png]

百度的JS框架名称缩写为BB, 采用的风格类似Prototype和MooTools, 有大量侵入式代码,并且采取的是直接覆盖式侵入,比如Array.prototype.each = ...,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浏览器升级问题,但也造成了在Firefox等现代浏览器上性能的丧失(原生的forEach总比JS库的快)。仔细看的话,可以发现还有不少地方考虑欠周。BB目前还只是一个很不成熟的JS库。

继续看细节,tabview.js, 代码就不看了,直接看效果:

把鼠标在“人气宝贝”和“热点时尚”上快速移动,很容易发现CPU狂飙,百度明显没有考虑延迟触发。当选中人气宝贝(周围有虚线)时,直接用键盘Tab键切换焦点,可以发现焦点切换了但内容没有切换,这也是考虑不周的地方。这在淘宝上都是没问题的。

中间的广告Slide也有类似问题,快速在缩略图上切换时,也没有做延迟触发。不快速移动,自然切换时,也比较耗CPU, 代码加密了没耐心去看,估计里面的效果类处理得不是很妥。

好了,上面快速地过了遍技术细节,下面来简单看下可访问性。

禁用掉JS, 刷新,布局没有被破坏,很不错(至少比拍拍强)。但依旧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中间的广告,点击缩略图时,可以考虑直接打开对应的大图。TabView中的“热点时尚”也可以考虑做成真实链接。不过有啊在禁用JS时的表现已经相当不错了。

再禁用掉CSS, 可以看出整个页面的结构是比较清晰的,很不错。

作为追求完美的技术人士,上面很多地方我可能过于苛刻。从纯前端技术上讲,百度有啊总体上很不错,CSS虽有剽窃之嫌,但能用得如此娴熟,技术也是一流的了。至于JavaScript, 百度有啊的JS框架让我惴惴不安, 虽然他们自己写了一个框架,这份气度非常好,但总体上觉得百度的JS应用还停留在二流水平上。期待着百度JS框架的成熟。

拍砖完毕,睡觉去。希望梦里不会出现有啊还是没啊的争吵。

from:http://lifesinger.org/blog/?p=600

---------------------------

通过这篇文章不但发现前端技术原来也很有学问,还发现javaeye在用户体验上的精妙之处。

在google 搜索“YUI 设计”到javaeye的http://www.javaeye.com/topic/235922,你会发现所有“YUI 设计”都被高亮,同时底端有弹出对话框,如下图:

[javaeye的产品细节:搜索引擎优化.png]

这对一个以高质量内容为主体的网站来说,实在是一个非常好的产品手段,值得学习。

2008年10月28日星期二

深度解读:大众点评网的成长轨迹

点评类网站的经营轨迹可以分为五个基本步骤:第一步,确立以生活消费内容为点评对象;第二步,构建大众参与的网站架构,树立独立形象;第三步,宣传推广, 汇聚人气;第四步,网聚用户点评,依托口碑的力量,培育影响消费者和被点评对象所属商户的能力;第五步,线上线下盈利。透过大众点评网,我们希望理顺点评 类网站商业模式的范式,为相关创业者提供有裨益的思考和启迪。

  近年来,基于口碑相传的生活消费类点评网站风起云涌,快速发展且频频获得风投的青睐。大众点评网就是其中的领先者。2006年5月,大众点评 网完成首轮融资,融资金额200万美元;2007年9月,获得第二轮融资,融资规模1000-3000万美元之间;公司还计划在2008年底或2009年 初进行第三轮融资。

  风险资金看中的是大众点评网独特的商业模式—以餐饮点评为切入口,以大众参与为核心理念,以用户点评为主要信息来源,通过网聚口碑的形式打造了强大且不断丰富的餐饮信息库,进而成为国内具影响力的餐饮评鉴机构,并在此基础上,挖掘线上线下的商业价值链。

  网聚口碑,晋身餐饮评鉴

  以餐饮为点评对象

  作为点评类网站先行者的大众点评网,其创办带有偶然的成分。2003年初,在海外学习工作多年的张涛回国创业。作为酷爱美食的上海人,张涛发 现,虽然各种餐馆琳琅满目,但选择起来却非常困难,因为没有相关评论信息来源,很难判断各餐馆的优劣,而在欧美,都有点评饮食的书籍定期出版。张涛说:“ 中国是个美食之国,但缺乏一个比较好、比较受消费者认可的美食评鉴品牌,法国有《米其林餐厅指南》,美国有《查氏餐馆评鉴》,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品牌,通过 这个品牌,把更多优秀餐饮业、餐厅介绍给广大消费者,也让广大消费者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

  继大众点评网之后,各类点评网站四处开花,如口碑网、豆瓣网、汽车点评网、老师点评网、旅游点评网、手机点评网等。该类网站存在一个共同点, 都以贴近日常生活的消费内容为点评的对象,如餐饮、购物、旅游、数码产品、汽车、书籍、音乐、电影等,这样设计的考虑在于:贴近日常生活的消费内容具有较 大的群众基础,容易吸引网友的眼球,容易聚拢人气、带来流量;同时,消费类商家具有相对分散的特点,便于网站对其形成影响力,从而构建盈利的基础。

  当然,即便大致范畴相同,细微的差别也会带来迥异的结果。以餐饮点评为例,它涉及了人类最原始的吃的需求,理论上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同 时,对于都市白领而言,共享美食是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网友参与的热情高,而且具有很强的持续性,另外,餐饮行业的分散特性,为其盈利提供了基 础。而以汽车、旅游点评为例,因消费金额较高,参与者的数量相对较少,且参与的持续性相对不足,因此人气的聚拢相对困难,另外,汽车和旅游行业相对集中, 点评网站很难在博弈中取得强势,盈利也就更为困难。

  构建大众参与的网站架构

  与传统的门户网站相比,大众参与是点评类网站的一大特点,信息主要来源于用户点评,这是其低成本运营的根本原因。

  大众点评网的定位是:大众参与的第三方餐饮信息分享平台,服务的价值诉求是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下提供相对准确客观的餐饮信息。基于此,大众点评 网以用户点评作为餐饮信息的主要来源。比较而言,《查氏餐馆评鉴》的信息来源于问卷调查,《米其林餐厅指南》来源于专家点评,前者的弊端是来源不精确且具 有随机性,后者的弊端则是运作成本高昂且屏蔽了大众需求。大众点评网借鉴了亚马逊网站由网友评论书籍的做法,权衡《查氏餐馆评鉴》和《米其林餐厅指南》的 利弊,确立以网络为媒介、以用户点评为餐饮信息的主要来源。其次,鼓励大众参与、网聚口碑。在大众点评网上,每个餐馆都有一块专属留言板,用户可以跟贴留 言,进行点评。同时,用户也可以自行添加餐馆,为餐馆“开户”,建立新的留言板。再次,规范引导、增强信息的有效性。为了使这些点评具备“导向性”,网站 要求用户在发表点评的同时必须对餐馆的“口味、环境、服务”等特点进行评论,还设置了人均消费、喜爱程度、推荐菜、交通停车等可填项目,注重信息的实用 性。

独立客观是点评类网站的另一大特点。点评类网站具有影响消费的功能,信息是否准确客观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使用体验,信息失真将给网站带来致命打击。 因此,独立性是点评类网站的命脉。为了标榜独立性,所有的点评类网站均未敢贸然引入广告,这也是此类网站当前盈利状况不佳的重要原因。

  为保持独立性,大众点评网一是不发布任何文字或图片广告;二是严禁餐馆自己开户或自吹自擂,一经发现,永封ID;三是倡导用户在真实消费后点评,拒绝想象点评。张涛认为,点评类网站在网友心目中具有足够公信力,才能借助互动达到人气的提升。

  大众点评网把所有的留言板按美食排行、热门商区、热门菜系和热门菜等关键词进行分类,鼓励大众点评,保持中立客观。虽然创办之初,大众点评网只是一个简单的留言板集合网,或更似一个BBS,但是,在清晰的市场定位下,其首创的点评模式基本成型。

  宣传推广、网聚人气

  对于网站而言,商业模式成功运作的基础是拥有一定的人气和流量。那么,点评类网站如何在汗牛充栋的网站中脱颖而出、获得人气?传统意义上,为 聚拢人气、获得流量,广告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宣传方法,早期的门户网站、前期的电子商务网站和近期的网络游戏网站无不如此。当然,广告宣传的弊端也是显 而易见的,不仅需要投入不菲的资金,而且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其实施的成本日益增高、效果日益递减。

  另外,广告也是点评类网站不能承受之重。据了解,这类网站初始投入普遍在数万元。那么,如何做到低成本推广呢?大众点评网的做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即事件性营销、培育核心用户和全面社区化。

  事件性营销。事件性营销是点评类网站初创期推广效果最理想的方法。所谓事件性营销,是指借助或策划某一个焦点事件,通过网友的互动、关注,并 借助网络迅速传播出去,以引起更为广泛的关注,扩大影响力。事件性营销的最高境界是持久、隐蔽和“润物细无声”。大众点评网利用数起“餐厅起诉网友恶意谩 骂”事件,基本达到推广自身的目的。

  2003年6月,大众点评网的注册用户分别对上海孔家花园、鸿运楼酒楼等餐馆发表了带有侮辱性质的点评,引发了数起名誉侵权诉讼。作为第二被 告的大众点评网选择高调应诉。鉴于此案为国内首例第三方评议名誉侵权案,缺乏具体的法律条文,且一审判决后相关方提请上诉,案件经历了漫长的诉讼期,直至 2006年6月诉讼才得以终结。

  在整个诉讼期间,沪上媒体对此给予了充分报道,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还特别就此案制作了一期节目《陌生人的责骂》。虽然最后的判决是大 众点评网败诉,但“连续30天在网站上发布道歉声明,并赔偿相应经济损失1340元”的代价,对于所起到的宣传效果,显然微不足道。而经此诉讼,大众点评 网的知名度得到了提升,随之而来的是网站的人气和流量得到提升。据网站负责商务拓展的副总裁龙伟介绍,大众点评网自创立至2006年初的3年时间内,网站 的注册会员人数快速增长,截至2006年初,注册会员超过100万。

  培育核心用户。经验表明,互动性网站的所有用户中,只有20%的用户有点评的喜好与欲望,剩余的80%则是潜水者,但20%用户的点评质量与数量又影响着80%的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培育20%的核心用户至关重要。

  为了培育核心用户,大众点评网主要采取精神激励的方式,即根据用户点评的数量(点评数和回应数)和质量(鲜花数)排列,推出各地食神榜,一批 注册用户成为各地钻石级食神。网上的荣誉不仅让各食神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同时还带来线下实实在在的尊荣。随着大众点评网影响力加大,邀请一些“食神”前 去免费品尝成为越来越多新饭馆开业时的必走程序。

  事实证明,核心用户对大众点评网的贡献远不止带动了人气。大批忠实的核心用户,有利于其构筑无形的竞争壁垒,形成核心竞争力。

  全面社区化。随着web2.0的发展,社区日益成为网民社交、娱乐、学习的平台,国内外社区化的网站如腾讯、Facebook和Myspace等取得成功。在《维基经济学》前序中,作者更是直截了当地指出:“失败者创建的是网页,而胜利者创建的则是生机勃勃的社区。”

  大众点评网为广大食客提供社交平台:一是以“部落”的形式将社区内的各个帖子按主题分类,用户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加入相应的部落,通过发帖和跟 帖的方式交流沟通,为用户提供虚拟的社交平台;二是以“活动召集”方式,征集志同道合的网友,一起“腐败”,通过线上线下互动的形式,为用户提供真实的社 交平台。

  全面社区化增强了大众点评网对用户的粘性,更延长了用户在线时间。衡量网站价值的众多因素中,用户平均在线时间通常被引以重视。未社区化之 前,大众点评网作为信息平台,用户在线停留的时间较短,搜索到满意的餐馆信息后,往往就退出了网站,这导致网站的点击量虽大,但流量不够。而全面社区化, 有效地改善了这一状况。

  在上述策略的共同作用下,大众点评网迅速聚拢了人气,注册用户规模不断增长,目前已超过200万。

利用口碑提升评鉴的影响力

  点评类网站的快速发展,吸引了风险资金的青睐(表1)。据报道,大众点评网的首轮融资于2006年5月完成,投资方为红杉资本,融资额为 200万美元;2007年9月,完成第二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在内的数家机构,融资规模在1000-3000万美元之间;公司还计划在2008年底 或2009年初完成第三轮融资。



  在风险资金进入后,大众点评网加速了地理边界的扩张。在完成一线城市的布局后,开始了对国内主要二三线城市的渗透,目前覆盖城市已接近300个。同时,还在业务边界上进行尝试,大众点评网将餐饮点评模式复制到购物、休闲娱乐、生活服务等全城市消费领域。

  在扩张过程中,大众点评网轻资产、可复制和低成本的特点得到了充分体现。轻资产往往是新经济模式的共同特征。可复制的特点在于,拓宽边界上, 大众点评网只要将成功的做法复制到新的网络端口或页面链接。低成本特点表现在,从内容的产生到更新,全由用户自发完成,大众点评网所要做的,仅仅是将用户 提供的内容按照客观性要求进行过滤,网站的运作和维护成本非常低廉。

  随着边界的拓展,大众点评网的流量迅速提升。2007年大众点评网的流量是2006年的3倍,用户点评数量也迅猛增加。目前,大众点评网有用 户点评的餐饮商户超过30万家,并且信息量和覆盖范围还在不断地增长和更新;已有点评量超过300万份,每月超过750万次独立用户登录、浏览量逾 6000万次(表2)。“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我们已经基本上接管了都市白领们的味觉神经。”张涛笑言。



  点评信息的不断丰富,为大众点评网成就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餐饮评鉴机构奠定了基础。一方面,大众点评网将用户点评信息汇总,形成了一个不断丰富 的口碑库,成为能够影响餐饮消费的信息源,以致在大众点评网上有良好口碑的餐厅人多客满,而口碑较差的则人少客稀。另一方面,效仿《米其林餐厅指南》和 《查氏餐馆评鉴》,大众点评网对用户点评信息进行编辑,以纸质或电子的形式定期出版各地版本的餐饮指南,同时,就餐饮市场的整体状况以及消费者对餐饮消费 的需求和特点发布专业分析报告,从而极大地提升了评鉴的影响力。

  事实上,具备影响消费者和商户的能力,是点评类网站盈利的本质,大众点评网因其餐饮评鉴影响力的提升,上述能力正逐步加强,也为其盈利奠定了基础。(文/陈福)

分享:某网站基于社区论坛自我炒作策划方案

以下是某网站基于论坛自我操作的方案以及报价。

核心传播目的: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并使用XXXXXX这一款产品。

传播时间:2008年4月1日—4月30日

传播背景:网络上很少关于此款产品的信息,并且应用和了解XXXXXX的人群较少。

目标人群:博友、新闻工作者、论坛编辑、商人、股民、网上销售员、IT类人士等常用互联网学习、工作和娱乐的人。

传播策略:

1. 制造信息源以及信息源的内容

在网络的推广和传播中,需要一个可信的信息源。信息源必须可以持续提供新颖有价值的信息,并且容易被其他人接受。没有广告嫌疑。最好这个信息源再有点神秘性。根据这几个特点和XXXXXX的特点和目标人群分布。

信息源和信息内容主要定为8大类:

1) 故事型:通过讲诉自身情感遭遇从侧面来谈XXXXXX,从而引导用户产生想了解这一款软件的欲望

2)发问型:通过有目的的发问方式,吸引用户进来交流和讨论。

3)探讨型:通过对某一兴趣话题进行讨论,有意识的把话题转移到XXXXXX这一款软件上来,并且围绕这一话题继续探讨下去。

4)娱乐娱乐八卦类:通过对当前比较热门的娱乐话题等进行发贴,并在后面弄上更多吸引用户的话题,从而用在中间或后面插入链接的方式把用户带到XXXXXX来。

5)问答型:通过有目的的制造问题,吸引用户进来回答,自己在剩下的回帖依然围绕着“讨论点”进行,对讨论点连续跟帖,吸引更多人参与讨论。回帖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该事件使用户XXXXXX产生兴趣,从而使用户产生想去了解和使用该软件的欲望。

6)放大事件型:故意把事件夸张化,吸引用户眼球,把用户吸引近来后,再进一步进行解说和引导,从而让用户了解XXXXXX

7)求助型:设计好求助话题,以发问题的方法寻找帮助,再把话题转到XXXXXX这一产品上来,后面围绕该话题进行探讨和宣传。

8)知识型:用最传统的推广方式,从产品的本身特性出发,对产品进行进一步的解说,而让更多的用户更加清楚这一软件的功能和用途,吸引一部分用户进来下载或使用XXXXXX这一软件。

2.传播计划

1)信息的传播:首先我们会根据要推广的产品或者要宣传的事件进行精准的分析,通过专业人员进行精心策划、撰写好既能宣传到产品又能吸引网友注意的热门文章,然后派专业的人员对各个论坛的性质和人流量进行全面分析,最后才将这些文章发到经过详细分析以后的热门论坛。

A.归类好贴子类型,包括“顶帖、普通帖、连环帖、论战帖、问题帖等”

B.分析论坛人流量和人群,确定发贴范围和适发内容

C.对帖子进行检查并抓住讨论点进行连续跟帖,借机炒热这个话题。

2)帖子设计:围绕可以产生争论的话题(争论点)设计帖子内容和题名,逐步深入。

流程:知道该软件 → 了解和讨论该软件 → 推荐该软件 → 对该软件产生好感 → 试用该软件

3)回帖设计:

A.几种回帖类型:菜鸟型,白痴型,哗众取宠型,刨根问底型,愣头青型。轴人!

B.回帖核心内容:分为两派,由以上几种类型帖子交替回复,产生争论,炒热主贴话题。如产生分支话题建立新帖讨论。也可以各自发布观点帖,并为各自的观点寻找证据。(尽量在信息源内寻找)

4)论坛发布:按贴子类型不同分论坛发布。

A.老公会不会偷偷监控我的聊天信息啊?发布在情感类论坛。

B.“港媒曝情绪受“艳照门”影响 暴瘦霆锋街头狂奔”的贴子则发布在娱乐类的论坛。

C.根据每个论坛每日发贴量定期回帖。必要时与版主合作对贴子做特殊处理。

5)相对应的可以产生争论的话题举例:(争论点):

A.老公会不会偷偷监控我的聊天信息啊?

B.你们有谁知道有什么收集“竞争对手信息”的软件吗?我想高价买个。

C.现在的科技发展真快啊,什么软件都有,我们来讨论下都有哪些高科技的?

D.请问"XXXXXX"网站是不是不良网站?

E.港媒曝情绪受“艳照门”影响 暴瘦霆锋街头狂奔

F.听说通过XXXXXX可以监控到对方的聊天记录信息,是不是真的啊?

G.寻找高手帮助,重谢!

H.如何能第一时间查看Q友博客信息?/什么叫XXXXXX帮看?

6)搜索引擎的使用:控制推广内容走向,提高XXXXXX信息的转载率和曝光量。信息源发放后的关键词,软件的特点,软件的用途。应使用现在游戏搜索中使用最频繁的词汇,或相近的词汇或词组。帖子标题和文字稿应根据内容和关键字做适度的SEO工作。在百度贴吧和知道以及空间应随时更新软件内容,提高曝光量。

3. 帖子撰写案例:对应上面提到的类型列举一下几种类型:

1) 故事型案例:老公会不会偷偷监控我的聊天信息啊?

内容:今天我在我在老公电脑上看见“XXXXXX帮看”这个系统,他说这是一个监控信息系统,可以监控到对方的一些信息呢,把QQ号什么的输进去就有对方的一些信息出来咯,我听了当时就愣了,要是老公监控到了我与其它男人的一些聊天记录什么的怎么办啊?之前我一直偷偷瞒着老公和另一男人网恋,虽然我知道这样对不起我的老公,可是还是无法逃出网络的诱惑,真担心老公会知道这些,最近我一直很不安,对电脑什么系统的我又不了解,可有什么电脑高手什么的给我一些解答啊?

提示:剩下的回帖依然围绕着“讨论点”进行,对讨论点连续跟帖,吸引更多人参与讨论。回帖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该事件使用户XXXXXX产生兴趣,而想去了解该软件好使用该软件

2) 发问型案例:你们有谁知道有什么收集“竞争对手信息”的软件吗 ?我想高价买个。

内容:现代企业与同行之间的竞争,不是打压对手、消灭对手,而是不同于对手,走出另外一条路。要做到不同于对手,首先要了解对手,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占百胜,所以我希望能够寻找到一款能随时帮我留意竞争对手信息的软件,本人愿意高价买入。

3)探讨型.讨论内容:现在的科技发展真快啊,什么软件都有,我们来讨论下都有哪些高科技的?

回复:

一楼回帖:是啊,什么论坛群发 ,QQ群发,还有一个最近新出的更牛B的软件XXXXXX 可以帮看博客、新闻、论坛、竞争对手信息、财经信息。。总之你要什么,它就帮你看什么。

二楼回帖:我想问问有没有可以帮我看股票信息的啊?

三楼回帖:不知道哦,要是有这样的软件大家也告诉我一下,我估计美国现在应该有。

四楼回帖:我在淘宝开了个服装店,有可以帮我看店的软件吗?

五楼回帖:听说有可以偷看别人电脑和信息的软件,不知道哪里有,真希望有一个 +表情

六楼回贴:如果要看店或者帮看股票信息的软件,我推荐大家用XXXXXX吧,确实不错,而且直接到http://XXXXXX.com下就可以咯,它能轻松帮你帮看博客、新闻、论坛、竞争对手信息、财经信息。。。及时跟踪名人、明星、股票、热点事件最新动态,而且会在第一时间及时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通知您。

其余宣传类型帖子(略)

4. 推广期间达到的效果及收费预算:


发新主题套餐方案:

温馨提示:以上所有主题或者回复在宣传期内,保证不被宣传站点删除

论坛分级如下:

一级论坛:

百度、mop大杂烩、天涯、chinaren论坛、tom论坛、sohu论坛、21cn论坛等

二级论坛:

265互动论坛、yahoo社区、网易社区、西陆论坛、中关村在线论坛、亿友论坛、中国同学录论坛等

三级论坛:

动感大陆论坛、红豆社区论坛、大众网论坛、蛙搜谈吧、红网论坛、乐趣论坛、成都吃喝玩乐网论坛、大学城学子论坛、中华内衣论坛、子陵论坛、青青岛社区、百灵社区、PPS论坛、成都在线论坛、汉风论坛、四川在线论坛、中国学生网论坛等。

2008年10月16日星期四

[强文]有几个还活着?十年应用软件之路

看着笔者现在自己用的双核电脑,很难得的又一次感受到了电脑性能提升带来的爽快使用感,当然,按笔者的经验,这种感觉在最多一周之后就会消失,然后又开始感叹系统变慢了.不过回想起笔者当初那台处理器主频只有66MHz的电脑,回想起来真的是充满了回忆.于是乎笔者翻出了封存的很多老软件,有些还可以玩转,但也有一些只能在虚拟机下运行了,甚至于笔者翻出来的一些软盘,甚至笔者现在连一个读3.5寸软盘的软驱都已经没有了,想想这个当初没有连启动电脑都成问题的东西,现在居然已经不再需要了.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世界最早的杀毒软件之一

最熟悉的无疑就是QQ了,当时还叫OICQ,中文名字当时并不是什么聊天软件,而且叫网络寻呼机(刚出来的时候正是BP机最火的年代),功能方面相对的也 比较单一,聊天恐怕是很多朋友当时用的主要功能。那时候笔者家里网速很差,且还要占电话线,于是注册了数不表的QQ号码,又一次又一次的全都忘了密码,想 当初的6位7位号,现在应该都是蛮值钱的,实在是有些可惜。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不过没多长时间,OICQ被告并失去了使用OICQ的权利,到这个时间之后才算改成了现大家都熟悉的QQ。说起来和现在功能强大的QQ相比,笔者更喜欢的仍然还是那个简单快捷的聊天工具,现在一个QQ软件就像微软的操作系统一样,明明大家使用的功能十分单一,但仍然要像瑞士军刀一样,将大量的功能整合进去,光是下载就要占用相当的时间。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不过OICQ作为当时世界上最流行的网上聊天软件,路却一直走的不太顺利,有曾经在家里玩CS打电脑的朋友可能注意过,BOT电脑对手不仅和你对战,同时 还会不停的刷屏聊天,其中就有要大家的OICQ号码的一段。但时至今日,OICQ在北美比不过MSN,只能和雅虎通拼杀市场,而用户数量极高的中国则已经 完全被QQ占据,哪怕是MSN这样的强势软件也只能被压的死死的翻不了身。

■从硬解到软解 电影越看越爽了

豪杰超级解霸,看到这个名字不少朋友都会有认同感吧?笔者记得当时用的第一款媒体播放软件就是豪杰超级解霸5.5,再早一些的像XINGPLAY那样需要 解压卡这类高投入的产品,笔者虽然心仪已久,但那个时候却一直无力消费。不过在用着超级解霸看着以目前来说有点丢帧的陈佩斯的小品,当时却感觉很物有所 值,虽然那个时候哪怕盗版盘仍然要卖到35块钱一张。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到后来解霸提供了从CD单轨抓取MP3以及从VCD抓取片段的功能,曾经让超级解霸火上过一段时间,但随着东方影都等同类软件大量涌现之后,超级解霸兼容 性不足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一直到RM动画片大量出现,REPLAY一夜驰名,到最后的暴风影音一家霸唱天下,笔者发现媒体播放器里,可能这是笔者十几年 来更换最多的了。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直到不久前,笔者看新闻得知豪杰超经解霸被收购,这个当年的老大哥,如今也算是完成了历史使命,就像那句话说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显然这超级解霸只能起到一个前浪的作用,不知道暴风影音之后是否还会有强势产品出现。

■压缩软件一代淘汰一代

WINZIP,不少人看到这图标只能无奈的叹一口气了吧,ZIP在进入WINDOWS时代之后算一时间相当流行的地压缩软件,不过在笔者的印象里,这东西活的时间确实是有些短。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自从ZIP把大家从ARJ里解救出来之后,ZIP就像超级解霸一样曾经不可一视,笔者对那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只不过后来知道有个和ZIP 差不多的软件出现了,叫WINRAR。不成想几年之后,现在大家的电脑里只见RAR,但ZIP却已经不知道哪里去了。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可能会有不少朋友问笔者为何对ZIP如此有感情,其实这主要也是因为当年笔者有了光驱之后,从同学那里借来大量的光盘,往往一张光盘里数百个ARJ文件却 只能打开很少一部分,心里有了阴影(后来笔者也没再去研究,当时究竟是盘的质量有问题还是文件当初压缩的时候有问题)。而在ZIP出现之后,这种情况只有 很少的情况下会出现,这就是笔者对ZIP印象深刻的原因之一。

■DOS时代就能看照片

说起来,现在大家看图都用的什么软件呢?以笔者来说,最好是SEA,比较后来了是ACDSEE,现在则是WINDOWS自带的图片浏览工具。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SEA在当年的笔者看来是个很神奇的东西,毕竟在那个一切都是文字表达的年代里,突然出现一个可以看照生的工具,在当年来说效果还是很震憾的,不过其效果嘛,现在也只能用一般般来形容,不过在当年已经可以算是神作了之一了。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再后来笔者用的第一款ACDSEE就已经是2.41版了,呵呵,笔者印象也比较深刻,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不过后来ACESEE明显学微软,想把各种功能都整合进入,弄的笔者当年打开个ACDSEE高版本慢的要死,这也让笔者用了相当长时间的低版本之后,终于在某次重装电脑的时候,再也懒的去装ACDSEE,而只用WINDOWS自带的浏览器了。

■音乐拿啥听最好?

关于听音乐这方面,笔者说起来接触的长是蛮晚的了,用的第一个软件就是豪杰,当时主要是为了可以将CD上的音乐抓取下来,虽然音质会有些损失,但当年的笔者显然并不在意这些,不过随着MP3海量出现之后,豪杰还有什么意义呢?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之后笔者就用上了MP3光盘里自带的WINMAP,一直没感觉的用了很多年,也第一次接触到了播放器的情景模式以及均衡器的调整。而在之后笔者自己买了创新的声卡之后,就开始用起了创新声卡自带的播放器,而且用了好长一段时间,这主要也是因为创新的声卡当时提供很多新游戏的音效优化。

在这段时间之后,如千千静听、foobar等一系列的播放软件也在不断出现,但时至今日,WINMAP仍然是这个行业的不倒青松。而目前笔者用的播放器也 是比较杂,并且没有太多讲究了,基本上包括WMP在内,什么都用,也没有太多要求了,这大概就是音频的民用消费市场一直火不起来的原因之一吧。

■网络加速 快猫加鞭

下载工具在笔者最初上网的时候,对这个是没有什么概念的,因为在笔者买回了33.6K的全向小猫之后,下载东西都是直接点击,IE自带的下载工具就会自动工作,那个时候可不像现在,下载工具已经成了必装工具了。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最早接触到下载工具还是因为在同学家里看到了网络蚂蚁,同学简单的给笔者介绍了这款软件下载和用IE自带的下载器究竟有何不同,当时笔者别的没听进去,只 记得这是一个多点下载,将文件切割之后多项合作的东西,于是笔者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找这蚂蚁下载,不过这个时候,笔者用的已经是56K的小猫了。

在用上网络蚂蚁之后,笔者才注意到原来类似的工具有很多,名字大多也希奇古怪,同网络下载加速一样存在的还有网络加速工具,笔者现在还有印象的只有一个快猫加鞭,其他的类似工具都已经完全不记得了。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说起来网际快车可能是从那个时代少数活过来的下载工具之一,虽然随着P2P下载软件的风行,目前下载工具往往需要极为深厚的家底,起码可以组织起自己的下 载源,才可以打动大家来用你的东西。其实在BT之前PP点点通这东西正经火过一把(也可能一直很火,但自从测试期结束之后笔者就没再用过这东西了),不过 由于PP点点通对内容没有什么限制,所以多次出现了问题,现在对比起迅雷之类的软件也不再有什么优势了。

■谁还花钱买杀毒软件?

说到杀毒软件的话,不少朋友都有过被CIH感染的经历,那个年代CIH可能是单种病毒里让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病毒之一,这主要是因为笔者某次为一个同学的电脑查毒的时候,一下查出700多个CIH病毒,笔者看的触目惊心,毕竟那时候硬盘都不大,所有文件加起来也就是一两万个,700多个病毒在这位同学的电脑里不知道存在了多久,但更强的是,这么长时间电脑居然一直没出什么问题,不得不说笔者的这位同学十分的幸运。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比较早接触电脑的朋友基本很少有没被病毒侵袭过,那么中毒不想系统完蛋,就只有使用杀毒软件一途。最早大家用的比较多的杀毒软件应该就是KV300了,那 个时候诺顿笔者还没听说过,不知道国内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只不过后来应该也是企业版大量流出之后,似乎国内才开始流行起来,不过不少朋友都对诺顿影响系统 速度比较不爽。

时至今日,病毒日渐猖獗,而杀毒软件则越来越显得苍白无力,虽然很多的杀毒软件一天甚至有四更甚至五更的时候出现,但对于无孔不入的病毒而言,被动式防护 的杀毒软件能力实在是十分的有限,就在不久就甚至有网友提出杀毒软件无用论,虽然笔者也认同里面很多内容,但如果没有杀毒软件存在,真不敢想像这网还敢不 敢上。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说起来现在大家的电脑里是不是有病毒那不太清楚,但现在电脑如果裸奔的话则很难幸免,往往现在大家的电脑里多少都有一款杀毒软件,而且与其他软件有所不同,杀毒软件大多采用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策略,也就是大家一台电脑只能使用一种杀毒软件,不同的杀病软件是不能同时在一台电脑里正常工作的,这一点一直是笔者十分不理解的地方。

要说现在这病毒多了,杀起来冤假错案也就呈直线上升了,笔者亲身经历的就是今年诺顿的的误杀事件。当时笔者正在正常上网,大概是十二点还是一点刚过,系统 提供诺顿正在升级,结果升级之后提供有病毒,杀毒之后系统崩溃。再加上诺顿对这件事不闲不淡的态度,从此之后笔者就不再用诺顿了,网上卡巴斯基免费的多的 是,真是没必要花钱买别扭。

■输入法现在大家用的啥?

现在很多人买电脑玩电脑都是买台电脑回家自己研究了,而像中文输入法,现在的拼音输入法也是蜚声常的强悍,但在笔者学电脑的那个年代,几乎是没有人用拼音输入法的,因为学电脑的第一件除了学指法之外,就是学五笔输入法了。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有朋友还记得这个练习指法的软件吗?名字叫TT,还有个练习五笔的软件叫TY

时至今日,据笔者了解,整个网站还在使用五笔输入法的,除了笔者则只有一位同事,几乎所有人一水的都是用拼音,一说热狗的拼音,彪悍啊。但当时笔者为了背 五笔字根,用到手随心动,确实是用了不短的一段时间,但这么多年下来,笔者当年的英文录入大概在160~170键左右/分钟。这次翻出了指法软件一测,现 在大概只有70多键/分钟,下降了好多好多。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话说当年之所以不用拼音输入法主要是效率低下,但自从微软拼音输入法出现之后,拼音凭借着不用专门学习的优势占据了大量上网聊天朋友的输入法选择。毕竟拼音只要上过小学,拿起来就可以用,而五笔真的是再聪明也得练上三五天甚至三五个月才能融会贯通。

现在大家搜索一下可以发现无论是五笔还是拼音都有挺多的输入法版,现在笔者用的比较多的是极点五笔拼音输入法,没别的原因,碰上不会打的生字,直接用拼音也可以打出来,不用再单独切换输入法,这设计还是挺方便的。

■流氓软件今何在

除去病毒和杀毒软件这对组合之外,一山不容二虎的还有流氓软件以及查杀流氓的安全卫士。流氓软件究竟是从何年何月出现的,笔者说不清楚,但3721和百度搜霸在网上闹的哄哄烈烈的时候,笔者很不幸的也中了招。

当时笔者用百度很多,连带着百度搜霸也就直接装了,当时用着感觉还挺方便,后来3721是什么时候装上的却是不知道了。直到有一次笔者在进入一个常去的个 人网页的时候,笔者看到网页上提供“您的电脑中安装了百度搜霸或者3721软件,本站坚决抵制,请卸载之后方可正常访问本站”。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看到这里觉得算了,这小软件本来就可有可无的,卸载就卸载吧,结果发现怎么就卸载不干净呢?最后迫不得已重装了系统才能正常访问这个网页。结果好景不长, 一天的功夫,笔者再上这个网页发现又是同样的情况,这让笔者很纳闷这小软件到底是啥时候装上的啊?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才吓了一跳,原来两家已经打的这么热闹 了。

现在找两个工程师只要几个工作日就可以作出一个相当不错的流氓软件,收费也不贵,几千块钱,但在当年,就是这样小的一个软件,让3721一夜成品,并且让 周总也是一夜之间成了网络名人,有名的网络流氓。当然,百度那边被人形容的更狠,只不过3721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更恶心罢了。

自那个时间之后,各种流氓软件几乎一夜之间出现在网络间,最常见的就是将用户IE首改成别的某某网站,以此广告收入赚钱,并且当时几乎所有的杀毒软件面对 着这种几乎是对用户电脑强奸式的入侵,却不闻不问。现在笔者也多少明白,和人人喊打的病毒比起来,作流氓软件的毕竟也算是同行,大家都是穿上鞋的人,互相 之间刺刀见红的干起来,大家面子上都不会好看,所以也就造就了杀毒软件集体失声的主要原因。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让人可笑的是,面对着无限度的流氓软件,很多朋友不得不选择安装3721来将其他流氓软件清理干净,而往往有3721坐镇的电脑,就很少受流氓软件的侵害,这在当年也是个无奈之举,毕竟和让人完全无法正常使用的流氓软件比起来,3721多少流氓的还有限度,所以大部分朋友只能是选择危害较小的一个了。

不知道周总是不是看到了这方面的商机,自从将雅虎脱手之后,摇身一变,从流氓教父成了安全卫士,一时间安全卫士360成了大家的救星,几乎一夜之间将困扰 了中国网民的各种流氓软件一棍子干翻,当然后来360私下里干的多少收保护费式的工作,那就不是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可以知道的了。

■游戏工具知多少

说到游戏,恐怕几乎所有的朋友都会笑吧,确实对于所有人来说当初买电脑的理由恐怕都是学习或者工作,但电脑在进入多媒体娱乐平台之后,游戏自然是少不了的。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很多人都玩过像古墓丽影、DOOM、QUAKE、红警、沙丘等等现在想起来很怀念的老游戏。笔者玩的第一个游戏很早,是个类似功夫的游戏,在286上载入 游戏就要近十分钟。再后来自己有了486,玩的第一个游戏就是炎龙骑士团2了,再后来红警、三国等等等等,笔者一直与时俱进到今天。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在游戏里当时最多人用过的恐怕就是FPE类的软件了,笔者是在玩炎龙的时候,从同学那里考到了一个FPE5.0,当时打开之后直接傻了眼,完全不会用。在同学的指导下,笔者第一个将自己的金钱改成了一长串的9,自此之后一发不可收拾。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那个时候用的最多的是PCTOOLS和FPE,不过可以动态修改的FPE显然更能被大家认可,PCTOOLS当年只是被笔者拿来当修改工具用,是不是很奢 侈?再后来笔者记得是在三国6的PC版在国内有D版上市之后,当时的版本几乎都是繁体中文,笔者第一次接触到了乱码。

有乱码看不懂自然就要解决,当时RichWin98就进入了笔者的视线,结果好景不长,用了没多久,很多新的游戏乱码,RichWin98就解决不了了, 之后南极星被别人推荐给了笔者,南极星笔者一直用到了更XP系统,直接用了软件自己开发的内码转换工具Microsoft Applocale,一直用到了现在。

■文字处理软件

说过了上面很多的应用软件,其实真正应该是老家伙们熟悉的应该是引发第一次电脑消费的文字处理系统,之前应该也有不少朋友注意到,在有计算机之前,都是用打字机来打字的,吃力不说,打错一个字,一张纸就白费,所以当年打字员也是个高级工种。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再后来有了UCDOS,有了WPS,排版变的十分简单了,这让当时很多单位都加入了购买电脑的大军,可以说文字处理也是当时电脑行业成规模赚取的第一桶 金。当年国内最流行的文字处理也并不是只有WPS一家,CCED当时才是国内公认的业界第一,从其成为国家计算机考级要用到,就可以想见当时CCED是如 何的彪悍,只不过CCED的辉煌只停留在了DOS时代,在进入了多媒体时代之后,CCED一直没有跟上竞争对手的脚步,并渐渐被广大使用者所遗忘。

有几个还活着? 作者十年软件应用之路

WPS其实在OFFICE的压迫之下活的也一直很痛苦,当年属于最早一批只要几十块钱的软件之一,只不过国内用户有着“免费”的OFFICE用,几乎已经 成了标准,还有几个人会再去用WPS呢?时至今日,笔者最多也就是拿WPS看看PDF的效果,因为本身比较精简,启动比较快,文字处理方面,不知道这次微软的重拳会不会把很多用户打回到WPS上面去。

小结:

软件发展到今天,很多朋友都说目前软件的发展已经跟不上硬件的发展,这让目前市场里的软件显得有些疲软。在笔者看来,这说到底还是微软现在软了造成的,其 实每次电脑大规模的更新换代,大家注意的话都会发现,这都是在跟着WINDOWS的升级在走。而随着AMD打乱了微软与英特尔的规划图,目前微软对于用户 需求的把握力受到了大家的质疑,这一点我们从VISTA一直叫好不叫座就可以看出来。

回想当年的这些老软件,大多都是因为使用需要要被开发出来,而现在很多软件则是出于商业目的被开发出来,这样想让用户之其买单,自然就要拿出真东西让人掏钱才行。不知道现在还会不会有单纯一些的工具可以开发出来,就像BT那样。

2008年10月8日星期三

一个任性的设计师

一个任性的设计师

多年的专业艺术设计教育,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美”,但并没有掌握好“怎样设计出来美”。
他们给多少钱,我就得收多少钱。因为是他们告诉我“应该怎么‘
设计’”。

1999年的某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互联网”。一见钟情,我知道“这辈子离不开这玩意儿了”;
2002年初正式离开一年多没有上过课的学校,算是毕业后参加工作,从一个纯艺术生转到网页设计。在一个小软件公司作美工月薪500,刚开始的日子是痛苦 的,我的那些“艺术美法则”在工作中仿佛都是“脱裤子放屁”。老板命令我照抄国外网站,可我怎么抄都像是“东施效颦”。给自己的理由是:“中文比英文难看 ”…

2003年2月15日,某个原因,我放弃了郑州。怀揣50人民币,左手三星显示器右手奔三配置的主机来到首都北京。
刚刚出道+坚持“有想法的设计”+坚持“不给别人作纯粹抄袭的活”+“坚持不去自己不喜欢的公司上班”+“河南人”,这几个因素导致在4月份非典之前我一直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

我依然很倔强不问家里要钱,不以逃离北京来表示向这个社会认输。
非典来了。没有工作,没有钱,生存成了问题。

感谢非典期间蓝色理想的哥们给我介绍了私活。300个页面,3000块钱。人家说怎么作我就怎么作,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去自己搞创作。活了下来。
非典之后在大钟寺一家作网站外包的公司上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客户不认可我的设计,给我其他网站让我必须照着抄”。
起初我不愿意,但没办法,不那么作客户不答应,我也会被炒。所以,我必须照着客户需要的抄。

那个时候他们个多少钱,我就得收多少钱,因为是他们告诉我“应该怎么设计”。
很快,我离开了那家公司,因为我赚到了几千块可以养活自己的钱,我可以不用别人说怎么作就怎么做了。

.

后来,我去了证券公司,经历了无数个设计的磨练。我学会了通过各种方式设计“美”的方法。但我不知道那种设计方式是更合适的,因为我不知道“为什么设计”。
我开完价,他们一定要砍价。因为他们告诉我更合适的设计方式。

我不想上班,不想听别人怎么说我就怎么做,于是我就全职的公开作似活(美其名曰”soho designer”)。
我经常有自己的想法,但依然经常被客户说“你的设计很有想法,但和我们的产品不对,因为xxxx,实在不行你就照着这个作”。

于是,我还是得按照他说的作。
不过,这个时候他们愿意告诉我“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因为我时常可以在一些小的设计上否定他们的想法。他们给我照抄的东西也只是被我用来参考和借鉴,在小设计上我可以很好的让他们接受我的创意。

绝大部分时候是我开价,开完价他们一定都会还价。 我说“5万”,他们得还到“4万”以下。
因为,很大一部分工作其实是他们在帮我作,往往我真得很需要他们给出的参考网站。

.

很快,我有了耗下去的银子。我开始每天去研究为什么设计,需要什么样的设计。
再后来,我公开报价,没有还价也不能还价。因为是我告诉他们需要什么,那些是对或不对的。

这个时候,我不再需要客户给我参考,我可以更多的告诉他们应该参考什么。我告诉他们什么是正确的思考方式,现在的市场和产品发展方向是什么样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设计。
当然,我也经常会和客户争执,甚至争吵,甚至翻脸,最后到取消合作。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对的,我认为我是对的。

但我依然坚持着,我告诉自己“至少,大多数时候我是对的”,我坚信:“哪怕大家都是对的,我也需要坚持我自己的,不然我就是错了”。
我告诉客户也告诉自己:“如果不能按照我的想法作下去,我无法高效发挥自己的价值,合作的结果对大家都不好。我不如换个跟我想法更吻合的合作,你比如换个更赞同你想法的人来作”。

这时,我公开报价,没有还价也不能还价。

.
.

2007年的某天,我在一个演讲中说:
设计师首先知道什么是美的,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不可替代的优势;真正的设计师需要掌握实现美的方法,这才叫“设计”;优秀的设计师还需要在“设计之前”明 白“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才可能出来好的设计;好的设计师能够先知道“需要什么样的设计”,因为你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卓越的设计师应该像Jobs一样─引导未来。

让我们共勉。

什么是真正的产品经理

本文适合从事UE设计、产品设计或项目经理,但是头顶产品经理title的人阅读


很多论坛(含此处)都在探讨何为产品经理,产品经理该干什么?
n多人也处于不明白产品经理为何物的蛮荒时代。
我本人从市场研究做起,后来是可用性测试,然后是产品设计师,再后来是产品经理,我自认为我对产品经理的理解强于大多数人,可以为你们解答疑惑。

背景:很多人的title都是产品经理,但是我要说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产品经理,这种产品经理责任重大,能力超强,待遇超高。就算你目前不是这种产品经理,那么这也应该是你努力的方向。我下面说的产品经理指的都是这种产品经理



一、判断一下此人是不是产品经理
定义:产品经理,顾名思义,该人能够对产品负全责。
判断方法: 看指标、 看责任、看工作方式
1.看指标:以用户数(极个别时候用PV)作为考核指标,否则一定不是产品经理!产品的意义就在于留住用户,所以用户数是评价产品的最核心标准。你对产品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会体现在用户数上。
2.看责任:产品经理需要对产品负全责。我举个例子,如果产品出现技术问题,比如奥运期间访问量大增,造成服务器负载过大,以至于当机,影响了用户访问, 领导第一个骂谁?骂你?恭喜,你是一名真正的产品经理。产品经理显然应该了解服务器的最大载荷以及在中国各地的分布情况,网通和电信、铁通、校园网等链路 的具体情况也理所当然的应该是产品经理的职责范畴。
3. 看工作方式:产品经理会一直运营一款(最多两款)产品,如果你看到一个人以项目的方式参与产品的某个阶段,工作完后就去做另一款产品 ,那么毫无疑问,此人非产品经理也。


二、产品经理的职责
对产品负全责,谁都会说。但是怎么才叫负全责呢?所谓的负全责是对“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负责”。从市场调查、产品规划、概念设计、功能设计、产品逻辑设计、 原型设计、交互设计、界面设计、技术环节的沟通、项目管理、产品上线、上线后的运营管理、产品推广、对外合作、产品改版升级......总之,从产品诞生 开始一直到产品推出市场,再到市场运营,再到改版,知道产品退出市场。这一切都应该是由一名产品经理全权负责。他对产品的方方面面都很了解。一个PM在一 款产品上做3、5年是很平常的。


三、产品经理的典型工作
我随便罗列一些我的日常工作吧,尽量按照产品生命周期写。
1. 规划阶段:竞品分析、产品整体规划
2. 设计阶段:产品一期概念设计、功能、交互、原型设计、技术可行性分析、可用性测试、形成需求文档
3. 开发阶段:项目排期、项目跟进、产品一期单元测试、产品一期上线
4.运营阶段:产品一期运营(内容运营、技术运营、运营人员工作安排,周末值班人员安排)、市场营销与推广(寻找合作机会,参与合作谈判——通常与市场部 合作,签署合作法律文件——通常与公司法务部合作,监督合作推广的执行,分析推广效果ROI等等)、运营数据分析、一期改版意见、产品二期概念设计、产品 二期需求文档草案
5. 产品二期设计阶段:产品二期需求文档、产品二期技术论证
6. 产品二期开发阶段 .......
............
........
.......


四、哪些职位被误认为是产品经理:
1. UE设计:这个东西最害人。产品设计师绝不是产品经理,请大家务必记住这一点。产品设计师管理的是设计过程,而产品经理管理的是整个产品的所有环节。目前有很多UE从业者——多是设计师——最容易将二者混淆
2. 项目经理:项目经理的职责是保证项目顺利按需求上线,别的不管。而产品经理要自始至终的管理一款产品。
3. 产品运营:运营是产品经理最主要的只能,但不是全部


五、产品经理的核心技能
“控制”是产品经理的核心技能。
要对产品的一切细节了然于胸,要对产品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有所了解,要能够控制产品团队(设计、技术、运营等一切环节),要有高超的沟通能力和技巧,要有极强的成功欲望和非常主动的做事态度。


六、总结
所以真正意义上的产品经理是很难得的,压力是很大的,待遇是很高的,人才是很稀有的:)
头顶产品经理title的人99%不具备产品经理的资质
也许你认为我写的这些要求太高了,但事实上一名合格的产品经理的确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朝这个目标发展。
压力是巨大的,困难时巨大的,成就是巨大的:0

http://www.5gme.com/space-19213-do-thread-id-6631-page-1.html

2008年10月7日星期二

baidu产品精神

之前很多时候在研究baidu的产品,baidu公司,baidu的产品精神-----严于产品质量,成于互联网精神。看过好几个分析报告,谈论 baidu成功的方方面面,社区,技术,质量,产品等等这些关键字。但是就是有一样大家都忽略了,就是精神,这个精神在我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是多方面的,一 是务实,二是卓越等等。

这些从哪能体现呢?

从baidu的产品老大,yujun那体现最明显。这种精神既有务实的精神,也有做到卓越,对搜索,对网络的热爱,做不成不罢休的精神,这些精神已经融入到她整个产品过程中。

我记得业界有流传每个产品部的人每天都要读大量的query(使用同时)这样可以做到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我有尝试,发现确实有很好的效果。

另外就是今天重新读了一下,下面我摘抄一段,分享给大家。

  搜索引擎9238,男,26岁,上海籍,同济大学化学系五年制,览群书,多游历。

  97年7月起在一个国营单位筹备进口生产项目。

  99年4月起在一个代理公司销售进口化工原料兼报关跟单。

  2000年1月起在一个垂直网络公司做分析仪器资料采编。

  2000年7月起去一个网络公司应聘搜索引擎产品经理,却被派去做数据库策划,9月起任数据中心经理。

  长期想踏入搜索引擎业,无奈欲投无门,心下甚急,故有此文。

  如有公司想做最好的中文搜索,诚意乞一参与机会。

  本人热爱搜索成痴,只要是做搜索,不计较地域(无论天南海北,刀山火海),不计较职位(无论高低贵贱一线二线,与搜索相关即可),不计较薪水(可维持个人当地衣食住行即是底线),不计较工作强度(反正已习惯了每日14小时工作制)。


  《百度 如此专注》中记述了这么一段,资源宾馆1420的门口放着一张3人座的简易沙发椅,就是四条铁腿、几块布包着块薄海绵,在近一年的时间里,这就是一位搜索 狂人的卧榻。据目击者描述,大家10点钟来吃早餐时,这位狂人还四仰八叉在那儿睡着。睡相酣然,一看就知道他昨天又熬到很晚。这个人名字叫俞军,在那段时 间,他规定自己每周要工作100小时在一年内成为搜索方面的顶尖高手。为此,他以公司为家,基本不出资源宾馆,国庆黄金周,全中国的人都在祖国大地上做 布朗运动,他一样工作了100小时。只要醒着,就趴在互联网上,因爱成痴假如有半天一天离开互联网、离开搜索引擎,就觉得非常不适应。
我见到俞军的时候已经是他在百度还只是产品经理,印象中他总是蜷缩在我后面那一排尽头的一角,很少讲话,有时候大家晚上team building回公司之后,看他还在公司里加班,似乎他没下过班,非常疯狂且有个性。他的网名是搜索引擎9238,在当时的搜索界已经相当出名了,不过 和他交往不多,其他印象也没有太多。


这样的人的精神影响力太大了,我被其感染了。

这不但但是说说,当把yujun这些方法实践你会发现,那是一种真正的执行力的考验,但换回的是强大的用户体验。虽然我现在理解baidu的产品优化和质量控制机制,已经不简单的是精神影响力了,更多系统化的模式,但是无论如何这种精神是每个做网络产品的我们学习!

2008年10月6日星期一

俞军:让中国搜索引擎大战不断升级的百度实权人物

创新者

  俞军

  让中国搜索引擎大战不断升级的百度实权人物

  文 《环球企业家》记者 罗燕

  听这个“疯狂”的想法:最近两个月,百度的产品部门提出了一个大胆畅想,希望几年之后,百度搜索结果的前几个页面全是百度自己的产品。

  这是一个即使在百度内部也颇有争议的愿景,毕竟,这可能让其搜索引擎的信用度受损。但对于百度产品部门的负责人、33岁的俞军来说,问题的核心 在于:他能否率领团队,做出一系列能够被搜索技术排行靠前的产品?至少短期内,他已经有了两个这种量级的作品:“百度贴吧”和“百度知道”。

  据Alexa统计,这两款产品的流量占百度总流量的17%。这正是百度近年来逐渐与谷歌差异化的地方:谷歌仍在致力于整合全球信息,而百度试图依靠搜索引擎,让中文用户在其产品上创造信息。

  这种差异化的缔造者,就是俞军。他其貌不扬,态度温和,但并不失强势。在其领导下,百度的产品部门已成为公司最被重视的资产——可资参考的一个 细节是,百度进行用户调查后,相关信息并不直接交予搜索引擎部门,而是由产品部门吸收处理后,再转交技术部门。在一个工程师主导的搜索公司,产品部门能获 得这样的地位,算得上一个不小的奇迹。

  搜索狂人

  俞军的故事可以被总结为“专注”与“独立”。

  他毕业于同济大学化学系,曾有三年极为平淡的职业生涯:先在一家国营企业筹备进口生产项目,又去一家代理公司进口

化工原料,还曾在一家网站从事分析仪器资料采编。

  庸常的工作让俞将全部热情投注于当时的新生事物“搜索引擎”。1999年,他着魔一般利用所有时间使用和研究搜索引擎,阅读一切能找到的关于搜 索引擎的中英文文章,并去新浪的搜索引擎论坛里发表见解。其中不少关于百度的批评性文章,被现任百度产品市场总监的王湛一一转到技术人员处。

  而在2000年,俞军干脆撰写了一篇非常不“职业”的求职信,除去个人简历,其中只有一句话:“本人热爱搜索成痴,只要是做搜索,不计较地域 (无论天南海北,刀山火海),不计较职位(无论高低贵贱一线二线,与搜索相关即可),不计较薪水(可维持个人当地衣食住行即是底线),不计较工作强度(反 正已习惯了每日14小时工作制)。”

  这让他获得了在新浪、3721工作的机会,并最终在2001年初,被王湛亲自从上海请到百度。

  俞军之所以没有成为另一个似乎内行但在公司内颇为边缘化的产品人员,因为他很明智的转变了自己的身份。他没有坚持自己过去的“批评者”姿态,而 成为了一个“建造者”:他每设计一款产品,即使简单如用户界面,也会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去解释自己每一处设定的理由。而其论据,来自于其本人对各种搜索引 擎数据的长期监测和分析。据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只靠一个睡袋住在公司。

  丰富的搜索经验,让俞军在设计产品时,不是局限于产品本身,而是与搜索引擎形成良性互补。

  比如,查看搜索日志时,他发现很多人都在搜索同一关键词。这就引发了一个朴素的好奇:如果把这些有共同兴趣的人都聚在一起,就共同兴趣进行交流,岂不是能贡献更多网页上没有的信息?

  由此,百度创建了中文互联网历史上最大的BBS:任何用户可以就任何关键词创建贴吧,撰写相关信息,而其他人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找到它们。从这个意义上,“百度贴吧”可以成为无穷多个BBS,这是其他任何社区网站都做不到的。

  随后,他又将个人的直觉和经验,高度浓缩为百度产品部门的游戏规则。在设计一款新作品时,设计师们只需要回答三个问题:用户是不是有需要?是不是能对百度的核心搜索业务带来补充?百度目前是不是擅长?

  重点不在于考察一个创意的流程有多复杂,而在于是否每款产品都能明确回答上述三个问题。据说,李彦宏曾对产品部门建议制作一款的产品,但俞所率领产品团队在研讨之后,否决了李的建议。

  所谓“用户体验”

  即使在百度这样一家讲求创新的公司,俞军的工作方式也显得颇有些“不按常理出牌”——但他的信用正是建立于他每每用独特的方式证明自己是对的。

  招聘时,他只关注应聘者对互联网的熟悉程度和对产品的分析理解。他会让应聘的人挑选百度中的一个产品,写一篇用户体验分析。通过这份分析了解此人看问题的角度、视野、调研方法、推理逻辑及对互联网的熟悉程度,而并不关注应聘人的学历、专业等常规问题。

  一个笑谈是,现任百度搜索页面高级产品经理的孙云丰当年在接受面试时,甚至不知道李彦宏发明的超链分析,俞军则对此不以为然:“这些都是可以学 的东西,并不重要。但是当你看了孙云丰写的文章之后就会知道他对用户需求的了解是多么深刻。我只看重人身上那些后天学不到的东西。”

  也正因为如此,俞军从社区论坛中挖掘出了1980年代出生的李明远,曾任一塌糊涂BBS站务的李明远加盟百度时,本科还未毕业。俞军之所以看中 李,原因在于,李并不像其他人那样把自己当作社区的管理者,强调怎么规范社区,而是把自己当作社区的服务者,重点放在如何营造社区氛围。据此,俞军判断, 李明远懂社区。

  2004年,俞军在一个社区论坛上第一次见到李明远。没有任何寒暄和客套,俞的第一句话说:“你好,我是俞军,我是百度的。”第二句说:“你知 不知道贴吧?”李明远给出肯定的答案后,俞问:“你有没有兴趣来做贴吧,如果有兴趣的话回头你可以跟我聊一下。”三句话后,俞军留下名片,就离开了。

  事实证明,俞军的判断极为正确。李明远来百度之时,贴吧连百度整个流量的1%都占不到,而现在是占到百度的整个流量11%。